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左傳 (458個)

    181

    心長發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cháng fà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長:智謀深;發短:指年老。頭發稀少,心計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謀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發短而心甚長,其或寢處我矣。”
    182

    象齒焚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chǐ fén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焚身:喪生。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。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象有齒以焚其身,賄也。”
    183

    信而有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n ér yǒu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確實可信而且有證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昭公八年》:“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,故怨遠于其身。”
    184

    行將就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jiāng jiù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人壽命已經不長;快要進棺材了。行將:快要;木:棺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則就木焉。請待子。”
    185

    獻可替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 kě tì f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獻:進;替:廢。指勸善歸過,提出興革的建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謂可,而有否焉,臣獻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謂否,而有可焉,臣獻其可,以去其否。”
    186

    相忍為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g rěn wèi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忍:容忍。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昭公元年》:“魯以相忍為國也,忍其外不忍其內,焉用之?”
    187

    悉索敝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 suǒ bì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悉:全部;索:盡;敝:謙辭,謂不精良。指盡全國所有的兵力。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來供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襄公八年》:“敝邑之人,不敢寧處,悉索敝賦,以討于蔡。”
    188

    先聲奪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shēng duó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聲:聲勢;奪人:指動搖人心。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。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軍志有之:先人有奪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
    189

    宴安鳩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ān zhèn d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宴安:貪圖安逸、享樂;鳩毒:喝毒酒自殺。安樂就象毒藥。指貪圖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閔公元年》:“宴安鳩毒,不可懷也。”
    190

    有備無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bèi wú h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備:防備;患:患難;災禍。事先有防備就可能避免災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書》曰:‘居安思危。’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。”
    191

    言不由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yóu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由:從;衷:內心。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;即說的話不是出于真心實意;指心口不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隱公三年》: 信不由中,質無益也。楊伯峻注:“人言為信,中同衷。”
    192

    一成一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chéng yī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: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;旅: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。形容地窄人少,力量單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哀公元年》:“有田一成,有眾一旅,能布其德而兆其謀。”
    193

    燕巢于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cháo yú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。比喻處境非常危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猶燕之巢于幕上。”
    194

    欲蓋彌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gài mí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蓋:遮掩;彌:更加;彰:明顯。要掩蓋壞事的真相;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昭公七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蓋而名章,懲不義也。”
    195

    一國三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uó sān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公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不統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
    196

    言歸于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guī yú 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虛詞;沒有實際意義;歸于:回到。指重新和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僖公九年》: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歸于好。”
    197

    一鼓作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ǔ zuò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鼓:第一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士氣。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。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    198

    一見如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iàn rú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故:故人;老朋友。初次相見就像老朋友一樣。形容彼此一接觸就情投意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鄭,見子產,如舊相識。”
    199

    以儆效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jǐng xiào y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儆:告誡;警戒;效尤:效仿過錯;學人家做壞事。用對某些壞人壞事的懲罰來警戒那些學著做壞事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莊公二十一年》:“鄭伯效尤,其亦將有咎!”
    200

    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jiā zhī zuì,hé huàn wú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要想加罪于人,不愁找不到罪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丘明《 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廢也,君何以興?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
    * 左傳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