欺詐 (28個)
-
1
爾詐我虞
- 成語拼音:
- ěr zhà wǒ yú
- 成語解釋:
- 爾:你;虞、詐:欺騙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騙。
- 成語出處:
-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無爾詐,爾無我虞。”
-
2
欺上罔下
- 成語拼音:
- qī shàng wǎng xià
- 成語解釋:
- 對上欺騙,博取信任;對下隱瞞,掩蓋真相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元結《奏免科率狀》:“忝官尸祿,欺上罔下,是臣之罪。”
-
3
瞞上欺下
- 成語拼音:
- mán shàng qī xià
- 成語解釋:
- 蒙騙上級,壓迫下屬和人民。
- 成語出處:
-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至今還不能替老百姓想,瞞上欺下,咱簡直不是個人啦!”
-
4
詐啞佯聾
- 成語拼音:
- zhà yǎ yá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啞巴聾子。指置身事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群音類選 官腔類 雙忠記 睢陽陷守》:“身在伍倫中,怎做得詐啞佯聾,為官食祿,直須盡職輸忠。”
-
5
盜名欺世
- 成語拼音:
- dào míng q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竊取名譽;欺騙世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荀況《荀子 不茍》:“夫貧賤者則求柔之,是非仁人之情也,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,險莫大焉。”
-
6
招搖撞騙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
- 成語解釋:
- 招搖:故意炫耀自己;撞騙:到處找機會行騙。假借名義;到處炫耀自己;進行詐騙。也作“撞騙招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那些家人在外招搖撞騙,欺凌屬員,已經把好名聲都弄壞了。”
-
7
故弄玄虛
- 成語拼音:
- gù nòng xuán xū
- 成語解釋:
- 故意耍花招;欺騙人。玄虛:用來掩蓋真相;迷惑別人的欺騙手段。
- 成語出處:
- 韓非《韓非子 解老》:“圣人觀其玄虛,用其周行,強字之曰道。”
-
8
昧地瞞天
- 成語拼音:
- mèi dì mán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欺騙天地。比喻昧著良心,隱瞞事實或以謊言騙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無名氏《活拿蕭天佑》頭折:“你這般昧地瞞天,諂佞奸僻。”
-
9
瞞神弄鬼
- 成語拼音:
- mán shén nòng guǐ
- 成語解釋:
- 欺騙擺弄別人,背著人在暗中搗鬼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0回:“你又護著他了!你們瞞神弄鬼的,打是我不知道呢!”
-
10
偷天換日
- 成語拼音:
- tōu tiān huàn rì
- 成語解釋:
- 暗中把天日換了。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;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:“這個王婆,豈不是偷天換日的老手。”
-
11
炫玉賈石
- 成語拼音:
- xuàn yù gǔ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夸耀石頭而當玉賣。比喻偽飾欺世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柳宗元《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》:“公獨慷慨言于朝曰:'是夫喋喋,炫玉而賈石者也。'”
-
12
掩鼻偷香
- 成語拼音:
- yǎn bí tōu xiāng
- 成語解釋:
- 捂住鼻子去偷點燃的香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馬頰本空禪師》:“師曰:‘節目上更生節目。’僧無語。師曰:‘掩鼻偷香,空招罪犯。’”
-
13
掩人耳目
- 成語拼音:
- yǎn rén ěr mù
- 成語解釋:
- 掩:遮蓋。堵住人家耳朵;遮著人家的眼睛。比喻用假象迷惑;欺騙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刊大宋宣和遺事》:“事跡顯然,雖欲掩人之耳目,不可得也。”
-
14
顛倒陰陽
- 成語拼音:
- diān dǎo yīn yá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顛倒是非,混淆黑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二回:“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,代天宣化,豈肯顛倒陰陽,強人所難?”
-
15
翻黃倒皂
- 成語拼音:
- fān huáng dǎo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顛倒黑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康海《鮑老兒 秋日閑情》套曲:“眉來眼去,唇三口四,泥爛油滑,翻黃倒皂,呼風喚雨,搦霧摶沙。”
-
16
花言巧語
- 成語拼音:
- huā yán qiǎo yǔ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。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;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謂花言巧語,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-
17
假虎張威
- 成語拼音:
- jiǎ hǔ zhāng wēi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狐假虎威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》:“費盡他機智,只是要貪名固位,假虎張威。”
-
18
口不應心
- 成語拼音:
- kǒu bù yì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應:符合。嘴里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說,卻又口不應心,做下那事!”
-
19
空頭支票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tóu zhī piào
- 成語解釋:
- 空頭:有名無實的;支票:向銀行取款或撥款的票據。指有名無實的支票;不能兌現。現多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或保證。
- 成語出處:
- 鄒韜奮《三十年前的民主運動》:“他們以為放出一個‘九年預備’的空頭支票,可以緩和空氣。”
-
20
拉大旗作虎皮
- 成語拼音:
-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、蒙騙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
* 欺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