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緊縮式成語 (2306個)

    301

    但愿如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n yuàn rú c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但:僅,只。就愿意這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陶潛《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》:“但愿長如此,躬耕非所嘆。”
    302

    多言數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yán shuò q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多必失,必有理屈之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老子》:“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”
    303

    遁逸無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n yì wú m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遁世無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無為論》:“欲使自天佑之,吉無不利,舒卷隨取,進退自然,遁逸無悶,幽居永貞,亦何榮乎?”
    304

    大音希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yīn x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”王弼注:“聽之不聞名曰希,不可得聞之音也。有聲則有分,有分則不宮而商矣。分則不能統眾,故有聲者非大音也。”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:“以至音而希聲,象而無形,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,然則道之實蓋隱于無矣。”意謂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”王弼注:“聽之不聞名曰希,不可得聞之音也。有聲則有分,有分則不宮而商矣。分則不能統眾,故有聲者非大音也。”
    305

    盜亦有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yì yǒu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強盜也有強盜的一套道理;做強盜的人;有時也講道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胠篋》:“跖之徒問于跖曰:‘盜亦有道乎?’跖曰:‘何適而無有道邪?……’”
    306

    道遠知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yuǎn zhī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路遠才知道馬的好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操《矯志》:“道遠知驥,世偽知賢。”
    307

    啖以重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n yǐ zhò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啖:吃,引誘;重:大、厚;利:利益、好處。用優厚的利益和好處引誘或收買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高祖紀》:“沛公以為詐,乃用張良計,使酈生、陸賈往說秦將,啖以利。”
    308

    短垣自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ǎn yuán zì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垣:短墻;逾:越過。自己越過短墻。舊比喻親身違背禮制法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今君掩王東海,以淫名聞于天下,君有短垣而自逾之。”
    309

    墮甑不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ò zèng bù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甑:古代一種瓦制炊器;顧:回頭看。甑落地已破,不再看它。比喻既成事實,不再追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郭泰傳》:“客居太原,荷甑墮地,不顧而去。林宗見而問其意,對曰:‘甑已破矣,視之何益。’”
    310

    蠹眾木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zhòng mù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蛀蟲多了,木頭就要折斷。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,就能造成災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商君子·修權》:“蠹眾而木折,隙大而墻壞。”
    311

    鼎足三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ǐng zú sān f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”
    312

    多嘴獻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zuǐ xiàn q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胡亂說些沒見識、不起好作用的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回:“這一定有多嘴獻淺的人,對那強人說我在大門前看他起身,與街坊婦人說話。”
    313

    動之以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zhī yǐ q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上冊:“隨便他如何導之以理,動之以情,一個只是不肯松口。”
    314

    砥柱中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ǐ zhù zhōng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砥柱:山名;在河南境內三門峽、黃河中;形如柱石;立在急流當中;故名;中流:河流中央。比喻能在艱難環境中起支柱作用。砥柱屹立在急流中央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 齊 晏嬰《晏子春秋 內篇諫下》:“吾嘗從君濟于河,黿銜左驂,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”
    315

    帝制自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ì zhì zì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帝制:君主專制政體;為:充當。自封為皇帝實行君主專制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同盟會宣言》:“敢有帝制自為者,天下共擊之。”
    316

    大杖則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zhàng zé z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杖:木棍;走:逃跑。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,他就逃走躲避,免陷父親于不義。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建本》:“舜之事父也,索而使之,未嘗不在側;求而殺之,未嘗可得。小箠則待,大箠則走,以逃暴怒也。”
    317

    邇安遠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ěr ān yuǎn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邇:近處。指近處的人安樂,遠處的人來歸附。形容政治清明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葉公問政,子曰:‘近者說,遠者來。’”
    318

    二而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ér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演化為二,二合成為一。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為對立的兩種現象,對立的兩種現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30章:“我回答說:‘這是二而一的事情,并不矛盾。’”
    319

    諤諤以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 è yǐ c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諤諤:直言爭辯的樣子。百官敢于直言爭辯,國家就會興盛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商君列傳》:“千人之諾諾,不如一士之諤諤。武王諤諤以昌,殷紂墨墨以亡。”
    320

    惡貫久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 guàn jiǔ y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貫:錢串;盈:充滿。罪惡像錢串一樣堆滿。形容罪大惡極,已到了該受懲罰的末日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陸贄《議汴州逐劉士寧事狀》:“伏以劉士寧昏荒暴慢,惡貫久盈,事跡彰著。”
    * 緊縮式成語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