緊怎么讀 緊的意思

漢字 | 緊 |
---|---|
讀音 |
|
注音 | ㄐㄧㄣˇ |
部首 | [糸] 絞絲底 |
筆畫 | 總筆畫:10 部外:4 |
異體字 | 緊 ?? ?? |
字形結構 | 上下結構 |
繁體字形 | 緊 |
統一編碼 | 基本區 U+7D27 |
其它編碼 | 五筆:jcxi 倉頡:levif 鄭碼:kdxz 四角:27903 |
筆順編碼 | 2254554234 |
筆順筆畫 | 丨丨フ丶フフ丶丨ノ丶 |
筆順名稱 | 豎 豎 橫撇/橫鉤 捺 撇折 撇折 點 豎鉤 撇 點 |
緊字的意思
1.物體受到幾方面的拉力或壓力以后所呈現的狀態(跟“松2”相對,
2.同):繩子拉得很緊。鼓面繃得非常緊。
3.物體因受外力作用變得固定或牢固:捏緊筆桿。把螺絲釘往緊里擰一擰。眼睛緊盯住他。緊記著別忘了。
4.使緊:緊了一下腰帶。緊緊弦。緊一緊螺絲釘。
5.非常接近,空隙極小:抽屜緊,拉不開。這雙鞋太緊,穿著不舒服。他住在我的緊隔壁。全國人民團結緊。
6.動作先后密切接連;事情急:緊催。一個勝利緊接著一個勝利。他緊趕了幾步,追上老張。風刮得緊,雨下得急。任務很緊。抓緊時間。
7.經濟不寬裕;拮據:這個月用項多一些,手頭顯得緊一點。
緊字的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● 緊
(緊)
jǐn ㄐㄧㄣˇ
密切合攏,與“松”相對:擰緊。捆緊。靠得極近:緊鄰。使緊:把琴弦緊緊。事情密切接連著,時間急促沒有空隙:緊湊。緊密。緊縮。加緊。抓緊。形勢嚴重,關系重要:緊急。緊促。緊迫。緊要。不寬裕:緊俏。緊缺。英語 tense, tight, taut; firm, secure
德語 dicht, eng
法語 tendu,serré,étroit,urgent
緊字的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緊
緊 jǐn
〈形〉
(1) (會意。從臤( qiān),堅。從糸( mì),細絲。本義:纏絲急)
(2) 同本義 [twine urgently]
緊,纏絲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弛緊急之弦張兮。——傅毅《舞賦》
(3) 引申為物體受拉力或壓力后呈現的緊張狀態。同“松”相對 [tight;taut;close]。如:緊峭(扎緊,系緊);緊揪揪(衣服緊繃在身上,指打扮得苗條或干練);緊簇(緊緊的,嚴嚴的);緊騰騰(緊緊,嚴嚴實實)
(4) 指經濟不寬裕 [short of money;hard up]。如:緊巴;緊窄(不寬裕)
(5) 急促;迫切 [urgent;pressing;tense]
緊,急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心緊絭兮傷懷。——《楚辭·疾世》
(6) 又如:緊事(急事);緊綢(緊湊;急促);緊溜(急流;要緊時刻;緊要關頭);緊水(湍急的水流);緊切慢八(慢慢地;一天一天地)
(7) 急躁 [impetuous;rash]。如:緊三火四(非常急切);緊行無善蹤(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無缺);緊忙
(8) 猛烈;激急 [hard;violently;heavily]
我有一句,這一句就是“一夜北風緊”。——《紅樓夢》
(9) 又如:緊張
(10) 快速 [speedy;fast]。如:緊跑(快跑)
(11) 緊要;重要 [critical;vital]。如:緊溜子(緊溜。緊要關頭);緊工(緊要,重要);緊關里(在緊要關頭上)
(12) 緊實,牢固 [fast;firm]
戈戟之緊。——《管子·問》。注:“緊,謂其堅彊者。”
(13) 又如:緊固(牢固)
(14) 距離近;密接無間 [close]
其化緊斂。——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
(15) 又如:緊身(貼身衣服);緊屯屯(方言。形容非常緊密);緊洞洞(方言。形容緊密);緊峭(緊湊);緊健(緊湊有力)
詞性變化
◎ 緊
緊 jǐn
〈動〉
(1) 使緊或更緊;收束 [tighten]
其化緊斂。——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
(2) 又如:緊身;緊縮;緊弦,緊索;緊繩
◎ 緊
緊 jǐn
〈副〉
很;甚 [very]。如:好得緊(好得很;很好);緊子(緊仔,緊則。原本;本來)
◎ 緊
緊 jǐn
〈名〉
(1) 中醫學脈象名 [tight pulse]。如:緊脈(中醫學脈象之一。脈來繃急,多見于寒邪、痛癥、宿食)
(2) 唐宋時州縣等級名 [prefecture or county]。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輕重、轄境大小和經濟開發程度劃分。如:緊治(重要的州縣所在地)
緊字的辭典解釋
康熙字典解釋
緊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畫:14畫,部外筆畫:8畫
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?居忍切,音謹。《說文》纏絲急也。《博雅》糾也。《玉篇》紉也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議定天下州府爲兩輔、六雄、十望、十緊,及上中下之差。
又《集韻》頸忍切,音胗。義同。○按《說文》在臤部,今倂入。
說文解字解釋
說文解字
緊【卷三】【臤部】
纏絲急也。從臤,從絲省。糾忍切
說文解字注
(緊)纏絲急也。緊急雙聲。此字別作?。玉篇引成公四年鄭伯?卒。古千古兩二切。?左作堅、公作臤、榖作賢。則別本作?、切古千必矣。臣聲與臤聲一也。而顧書譌作?。釋名云。絹、?也。其絲?厚而疏也。是其譌久矣。集韻養韻作?、舉兩切。先韻作?、緊也。?堅同。經天切。是宋時故有?字。特丁度等不能用正?之譌。又不知卽是緊字耳。春秋鄭伯?。釋文不載。考經字者所當知。從臤。絲省。糾忍切。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