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生 (547個)
-
101
標新立異
- 成語拼音:
- biāo xīn lì yì
- 成語解釋:
- 標:揭舉;立:樹立。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。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;表示與一般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支道林在白馬寺中,將馮太常共語,因及《逍遙》,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異義于眾賢之外。”
-
102
措手不及
- 成語拼音:
- cuò shǒu bù jí
- 成語解釋:
- 措手:著手處理;應付;不及:來不及。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。形容事情來得突然;來不及應付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第二卷:“打脊的髡徒,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過我?”
-
103
多快好省
- 成語拼音:
- duō kuài hǎo shěng
- 成語解釋:
- 數量多,速度快,質量好,成本省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通過了‘鼓足干勁,力爭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’的總路線。”
-
104
大有文章
- 成語拼音:
- dà yǒu wén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話語、文章、或已表露的現象之中;很有令人難以捉摸的意思或別的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無名氏《三俠五義》:“艾虎聽了,暗暗思忖道:‘這話語之中大有文章。’”
-
105
東央西告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yāng xī gào
- 成語解釋:
- 謂到處懇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[李甲]口里雖如此說,心中割舍不下,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,只是夜里不進院門了。”
-
106
大有作為
- 成語拼音:
- dà yǒu zuò wéi
- 成語解釋:
- 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;做出顯著成績。作為:可做的事;也可指做出成績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故將大有為之君,必有所不召之臣,欲有謀焉則主不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大有為之君,大有作為,非常之君也。”
-
107
發人深思
- 成語拼音:
- fā rén shēn sī
- 成語解釋:
- 深:無限,沒有窮盡。啟發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尋味。
- 成語出處:
- 京夫《手杖》:“雖平平淡淡,卻頗發人深思,讓人牽腸動情。”
-
108
鼓角齊鳴
- 成語拼音:
- gǔ jiǎo qí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鼓:戰鼓;角:古代軍隊中的樂器,即號角。戰鼓響,號角鳴。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九回:“前面鼓角齊鳴,一彪軍出,放過馬謖,攔住張郃。”
-
109
矯揉造作
- 成語拼音:
- jiǎo róu zào zuò
- 成語解釋:
- 矯:使彎曲的變成直的;揉:使直的變成彎的。形容故意做作;表現得極不自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1回:“黛玉攔道:‘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,矯揉造作了。”
-
110
精神恍惚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shén huǎng hū
- 成語解釋:
- 恍惚:迷糊。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 魏收《魏書 爾朱榮傳》:“榮亦精神恍惚,不自支持。”
-
111
開花結實
- 成語拼音:
- kāi huā jié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開華結果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56卷:“腹中無滓穢,但有精元氣,淘汰修煉不輟,自然開花結實矣。”
-
112
老虎頭上搔癢
- 成語拼音:
-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自量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明史演義》第63回:“今嚴嵩父子,威焰薰天,一百個仇鸞,尚敵不過他,老虎頭上搔癢,無補國家,轉取禍戾,何苦何苦!”
-
113
淋漓盡致
- 成語拼音:
- lín lí jì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淋漓:盡情;暢快;盡致:達到極點。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、表現了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李清《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》:“敘次大內規制井井,而所紀客氏、魏忠賢驕橫狀,亦淋漓盡致,其為史家必采無疑。”
-
114
力所能及
- 成語拼音:
- lì suǒ né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及:達到。自己的力量能達到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裴铏《傳奇 韋自東》:“殿于宏壯,林泉甚佳,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;似驅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
-
115
面面相覷
- 成語拼音:
- miàn miàn xiāng qù
- 成語解釋:
- 面面:臉對著臉;相:互相;覷:看;瞧。你看我;我看你;互相對著。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;都不說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》第六卷:“僧問:‘如何是大疑府人?’師曰:‘畢缽巖中面面相覷。’”
-
116
滿盤皆輸
- 成語拼音:
- mǎn pán jiē shū
- 成語解釋:
- 下棋時走錯一步,整個棋就輸掉。比喻因受某一局部的影響而使全局歸于失敗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說‘一著不慎,滿盤皆輸’,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,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。”
-
117
破除迷信
- 成語拼音:
- pò chú mí xì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中解脫出來。現也指解放思想,掃除自卑感,樹立敢想、敢說、敢干的新風格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》:“要破除迷信。不論古代的也好,現代的也好。”
-
118
片甲不回
- 成語拼音:
- piàn jiǎ bù huí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士兵也沒回來。形容全軍覆沒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平話》中卷:“張飛笑曰:‘吾用一計,使曹公片甲不回。’”
-
119
切膚之痛
- 成語拼音:
- qiè fū zhī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切膚:切身。指與自身關系密切。比喻親自感覺的痛苦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王守仁《傳習錄》中卷:“獨其切膚之痛,乃有未能然者,輒復云云爾。”
-
120
人財兩失
- 成語拼音:
- rén cái liǎng shī
- 成語解釋:
- 人和錢財都無著落或都有損失。同“人財兩空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難遇夫》:“王三中了舉,不久到了京,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,可不人財兩失?”
* 高中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