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開頭的成語 (2068個)
-
541
學成文武藝,貨與帝王家
- 成語拼音:
-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,huò yǔ dì wáng jiā
- 成語解釋:
- 藝:技藝;貨:財物。學成文武全才,以求得皇帝的賞識重用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19卷:“陳辛曰:‘我正是學成文武藝,貨與帝王家。’不數日,去赴選場,偕眾伺候掛榜。”
-
542
學成文武藝,貨于帝王家
- 成語拼音:
-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,huò yú dì wáng jiā
- 成語解釋:
- 藝:技藝;貨:財物。學成文武全才,以求得皇帝的賞識重用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馬陵道》楔子:“自古道,學成文武藝,貨于帝王家。必然見俺二人學業成就,著俺下山,進取功名。”
-
543
萱草忘憂
- 成語拼音:
- xuān cǎo wàng yōu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食萱草能令人忘憂,指想法解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衛風·伯兮》:“焉得諼(同‘萱’)草,言樹之背?”毛傳:“諼草令人忘憂。背,北堂也。”
-
544
閑愁萬種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chóu wàn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閑愁:說不出的煩惱。莫名的煩惱極多。形容思想空虛,多愁善感。也形容愁情滿懷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李好古《張生煮海》第一折:“真乃是消磨了閑愁萬種。”
-
545
脅從罔治
- 成語拼音:
- xié cóng wǎ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罔治:不治罪。被迫跟從別人犯罪的,可以不予處治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胤征》:“殲厥渠魁,脅從罔治。”
-
546
夏蟲疑冰
- 成語拼音:
- xià chóng yí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囿于見聞,知識短淺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莊子 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,拘于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,篤于時也。”
-
547
夏蟲語冰
- 成語拼音:
- xià chóng yǔ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的見識短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秋水》:“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,篤于時也。”
-
548
響徹云表
- 成語拼音:
- xiǎng chè yún biǎo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響徹云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王韜《淞濱瑣話·仙井》:“蘭香亦鼓云和之瑟,音韻悠揚,響徹云表。”
-
549
小菜一碟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cài yī dié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值得大肆宣揚。形容事情很容易辦成
- 成語出處:
- 陳忠實《白鹿原》第29章:“收拾共匪,那僅是小菜一碟、猴毛一撮。”
-
550
消除異己
- 成語拼音:
- xiāo chú yì jǐ
- 成語解釋:
- 排擠、消除與自己意見不同或非本集團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蔣介石在挑動內戰》:“這樣的敵我倒置,真是由蔣介石自己召供,活畫出他一貫勾結敵偽,消除異己的全部心理了。”
-
551
響徹云際
- 成語拼音:
- xiǎng chè yún j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響徹云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吳游記·虎丘》:“一夫登場,四座屏息,音若細發,響徹云際。”
-
552
雪窗螢幾
- 成語拼音:
- xuě chuāng yíng jǐ
- 成語解釋:
- 《文選·任昉〈為蕭揚州作薦士表〉“集螢映雪”李善注引《孫氏世錄》:“孫康家貧,常映雪讀書。”《晉書·車胤傳》:“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后即以“雪窗螢幾”比喻勤學苦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選·任昉〈為蕭揚州作薦士表〉“集螢映雪”李善注引《孫氏世錄》:“孫康家貧,常映雪讀書。”《晉書·車胤傳》:“家貧不常得油,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,以夜繼日焉。”
-
553
衒才揚己
- 成語拼音:
- xuàn cái yáng jǐ
- 成語解釋:
- 衒:炫耀;揚:贊揚,傳播。顯露自己的才能,表現自己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駱賓王《上吏部裴侍郎書》:“高談王霸,衒才揚己,歷抵公卿,不汲汲于榮名,不戚戚于卑位,蓋養親之故也。”
-
554
行藏用舍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cáng yòng shě
- 成語解釋:
- 行:做,實行。藏;退隱。用:任用。舍:不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述而》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。”
-
555
秀才造反
- 成語拼音:
- xiù cái zào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舊指知識分子對現實不滿;有所反抗、斗爭。比喻軟弱無力;難以成功。秀才:舊時一般儒生的泛稱;造反:反叛朝廷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,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實有其事,且派個人去查一查,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,再作道理。”
-
556
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
- 成語拼音:
- xiù cái zào fǎn,sān nián bù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秀才:指儒生。秀才反叛朝廷,多年也難以成功。形容知識分子軟弱無力,搖擺不定,做不成大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秀才造反,三年不成,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實有其事,且派個人去查一查,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,再作道理。”
-
557
軒車載鶴
- 成語拼音:
- xuān chē zǎi hè
- 成語解釋:
- 軒車:古代有帷幕的車子。衛懿公用軒車載鶴。比喻胡亂封官賜爵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“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。”
-
558
夏蟲朝菌
- 成語拼音:
- xià chóng zhāo jūn
- 成語解釋:
- 意為夏蟲活不到冬天,菌類朝生暮死。比喻極短的生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莊子 秋水》:“夏蟲不可以語于冰。”又《逍遙游》:“朝菌不知晦朔。”
-
559
懸車之年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chē zhī ni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七十歲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昔鄭武公年過八十,入為周司徒,雖過懸車之年,必有可用。”唐·許渾《賀少師相公致政》詩序:“少師相公未及懸車之年,二表乞罷將相。”
-
560
下車之始
- 成語拼音:
- xià chē zhī shǐ
- 成語解釋:
- 指官吏剛到任所。同“下車伊始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 劉行本傳》:“然臣下車之始,與其為約。”
* X開頭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