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開頭的成語 (2934個)
-
361
至圣至明
- 成語拼音:
- zhì shèng zhì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至:極。最神圣最賢明。舊時用以稱頌帝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一:“臣等聞玄祖之道,用慈儉為先;素王之風,以仁義是首,相沿百世,作則千年,至圣至明,不可易也。”
-
362
再實之木根必傷
- 成語拼音:
- zài shí zhī mù gēn bì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,根必受傷。比喻過度幸運,反而招致災禍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嘩《后漢書·馬皇后紀》:“常觀富貴之家,祿位重疊,猶再實之木,其根必傷。”
-
363
自勝者強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èng zhě qiáng
- 成語解釋:
- 自勝:戰勝自己;強:剛,強。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算剛強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道德經》第33章:“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”
-
364
置水之清
- 成語拼音:
- zhì shuǐ zhī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置:放。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禹錫《答饒州元使君》:“置水之清必勵,則人知敬。”
-
365
俎上之肉
- 成語拼音:
- zǔ shàng zhī ròu
- 成語解釋:
- 俎:菜板。菜板上的肉。比喻可以任人宰割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……如令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,何辭為?”
-
366
柱石之士
- 成語拼音:
- zhù shí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柱石: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。比喻能夠擔當國家重任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蔣濟傳》:“當今柱石之士雖少,至于行稱一州,智效一官,忠信竭命,各奉其職,可并驅策,不使圣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。”
-
367
自生自死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ēng zì sǐ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地發生,生長,又自然地消滅。形容自然發展,無人過問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呂皓《上孝宗皇帝書》:“宜宥而不獲宥,宜誅而不及誅,是雖匹夫之幸不幸,猶螻蟻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間,固無損于造化之功也。”
-
368
真山真水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shān zhēn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風景特別優美的山水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一折:“你看廬山,果然好景致也,端的真山真水。”
-
369
正色直繩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sè zhí shé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嚴正執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·孔休源傳》:“[孔休源]遷御史中丞,正色直繩,無所回避,百僚憚之。”
-
370
眾所瞻望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suǒ zhān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為大家所敬仰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蔡襄《答趙內翰書》:“足下語論,眾所瞻望。”
-
371
直上直下
- 成語拼音:
- zhí shàng zhí xià
- 成語解釋:
- ①上下一貫。②從上到下,從頭到腳。③形容陡直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朱子全書》卷四:“凡事都分做兩邊,是底放一邊,非底放一邊。是底是天理,非底是人欲。是即守而勿失,非即去而不留:此治一身之法也。治一家則分別一家之是非,治一邑則分別一邑之邪正,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,莫不皆然:此~之道。”
-
372
重賞之下,必有死夫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sǐ fū
- 成語解釋:
- 指用重金懸賞,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耿純傳》:“重賞甘餌,可以聚人者也。”李賢注引《黃石公記》:“芳餌之下,必有懸魚,重賞之下,必有死夫。”
-
373
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yǒng fū
- 成語解釋:
- 指用重金懸賞,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:“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;賞罰若明,其計必成。”
-
374
終身之憂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shēn zhī yōu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生的憂慮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君子有終身之憂,而無一朝之患。故忌日不樂。”
-
375
遭事制宜
- 成語拼音:
- zāo shì zhì yí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因事制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外戚傳下·孝成許皇后》:“世俗歲殊,時變日化,遭事制宜,因時而移,舊之非者,何可放焉!”
-
376
遭時制宜
- 成語拼音:
- zāo shí zhì yí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因時制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經籍志一》:“遭時制宜,質文迭用,應之以通變,通變之以中庸。”
-
377
正色直言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sè zhí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正色:嚴肅或嚴厲的神色。態度嚴肅,語言正直。形容剛直不阿。亦作“正色危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王恭傳》:“恭每正色直言,道子深憚而忿之。”
-
378
正始之音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shǐ zhī yīn
- 成語解釋:
- ①指魏晉玄談風氣。出現于三國魏正始年間。當時以何晏、王弼為首,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,談玄析理,放達不羈;名土風流,盛于洛下,世稱“正始之音”。②指純正的樂聲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衛玠傳》:“昔王輔嗣吐金聲于中朝,此子復玉振于江表,微言之緒,絕而復續。不意永嘉之末,復聞正始之音。”
-
379
恣睢自用
- 成語拼音:
- zì suī zì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恣睢:狂暴;自用:自以為是。指狂妄、兇暴、自以為是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懷寵》:“子之在上,無道據傲,荒怠、貪戾、虐眾,恣睢自用也。”
-
380
酌水知源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shuǐ zhī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居正《答上師相徐存齋書》之二六:“謬膺重任,得免愆尤,實老師教庇所及,酌水知源,敢忘銜結。”
* Z開頭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