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Z開頭的成語 (2934個)

    601

    祖宗家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ǔ zōng jiā f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封建時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不要說好是妃子,就是皇后,也嚴禁尋國事說一句話。這是規矩,也叫做‘祖宗家法’。”
    602

    撞鐘擊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àng zhōng jī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奏樂,指寺院的晨鐘暮鼓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鄭·墨翟《墨子·非樂上》:“撞巨鐘,擊鳴鼓。”
    603

    正中己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zhòng jǐ hu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合自己的心意。同“正中下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十回:“夏婆子聽了,正中己懷,忙問:‘因什么事?’”
    604

    真真假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zhēn jiǎ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真假難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12回:“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,明明為貪色,卻真真假假,百般哄誘他不動。”
    605

    銖銖較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zhū jiào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極精細地計較衡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確《原教》:“荀告韓楊,各是所見,銖銖較量,可謂愚甚。”
    606

    錙銖較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ī zhū jiào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錙銖必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況你學業日進,發達有時,何苦錙銖較量,討人便宜怎的。”
    607

    召之即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o zhī jí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召:同“招”。一經召喚立即就來。形容唯命是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辛棄疾《沁園春》:“麾之即去,招亦須來。”
    608

    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zhī jí lái,huī zhī jí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揮:擺手。手一招就來,手一揮就去。形容非常聽從指揮。指用人時非常隨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王仲儀真贊序》:“至于緩急之際,決大策,安大眾,呼之則來,揮之則散者,唯世臣巨室為能。”
    609

    召之即來,揮之即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o zhī jí lái,huī zhī jí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召:召喚。揮:擺手。手一召就來,手一擺就去。形容非常聽從指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老舍自傳》第六章第五節:“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,揮之即去,毫不客氣。”
    610

    紙醉金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uì jīn m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沉醉于富麗的環境;也比喻奢侈豪華的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陶穀《清異錄 居室》:“(癰醫孟斧)有一小室,窗牖煥明,器皆金飾,紙光瑩白,金彩奪目,所親見之,歸語人曰:‘此室暫憩,令人金迷紙醉。’”
    611

    自作解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zuò jiě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得。”
    612

    造作矯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o zuò jiǎo r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矯揉造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女神·春蠶》:“蠶兒呀,你的詩可還是出于有心?無意?造作矯揉?自然流瀉?”
    613

    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o zhī jīn rì,hé bì dāng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既然現在后悔,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?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巴金《秋》尾聲:“談話中也常提到四妹,真是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。”
    614

    在在皆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zài jiē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在:到處。到處都是,經常碰到。形容同類的事物或現象到處都存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袁枚《答友人某論文書》:“仆疑足下于詩文之甘苦,尚未深歷,故覺與我爭名者在在皆是,而獨震于考訂家瑣屑斑駁以為其傳校可必耶?”
    615

    張嘴撟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zuǐ jiǎo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張口結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八十一回:“重慶道一見了他,也不暇多敘寒暄,便把領事的一番話述了出來。某觀察聽了,不覺張嘴撟舌。”
    616

    張嘴結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zuǐ jié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張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、害怕或驚愕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茹志鵑《里程》:“三娘這陣連珠炮,說得老劉張嘴結舌,不知怎么辯白是好……”
    617

    捉賊見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ō zéi jiàn z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,要以事實為根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李文尉《燕青博魚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'捉賊見臟,捉奸見雙。'燕大,你既要拿奸,如今還我奸夫來便罷。”
    618

    字斟句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zhēn jù zh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謹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》:“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宋儒積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斷非漢儒所及。”
    619

    捉賊見贓,捉奸見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ō zéi jiàn zāng,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贓:贓物;奸:通奸。指問罪要有真憑實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‘捉賊見贓,捉奸見雙。’燕大,你既要拿奸,如今還我奸夫來便罷,若沒奸夫……,我與你要見一個明白!”
    620

    智者見智,仁者見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ě jiàn zhì,rén zhě jiàn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對待同一問題,其見解因人而異,各有道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易 系辭上》:“仁者見之謂之仁,智者見之謂之智。”
    * Z開頭的成語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