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作什么什么的成語
-
1
自作自受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zì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集 目連緣起》:“汝母在生之日,都無一片善心,終朝殺害生靈,每日欺凌三寶,自作自受。”
-
2
自作主張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zhǔ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沒有經過上級或有關方面同意,就擅自處置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三折:“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,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,將他只一刀哈喇了。”
-
3
自作解人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jiě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得。”
-
4
自作門戶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mén hù
- 成語解釋:
- 指自己創立派別或結成宗派。同“自立門戶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韋云起傳》:“今朝廷之內,多山東人,而自作門戶,更相剡薦,附下罔上,共為朋黨。”
-
5
自作聰明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cō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自以為很聰明。形容輕率逞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蔡仲之命》:“無作聰明,亂舊章。”
-
6
自作之孽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zhī niè
- 成語解釋:
- 孽:罪惡,災禍。指自己招來的罪孽或災禍是逃不脫的
- 成語出處:
-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44章:“與賣國者言救國,與毀法者言護法……盡王揖唐等自作之草,如何與彼談判!”
-
7
自作多情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duō qíng
- 成語解釋:
- 自以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
- 成語出處:
- 沈從文《八駿圖》:“得到那個短信時,達士先生看了看,以為這一定又是一個什么自作多情的女孩子寫來的。”
* 自作、自作什么什么、自作什么什么的成語、自作xx的成語、自作**的成語、自作()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