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什么自什么的成語
-
1
自言自語
- 成語拼音:
- zì yán zì yǔ
- 成語解釋:
- 言、語:說。自己跟自己說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曄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“你這般鬼促促的,在這里自言自語,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樹嗎?”
-
2
自作自受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zì shòu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集 目連緣起》:“汝母在生之日,都無一片善心,終朝殺害生靈,每日欺凌三寶,自作自受。”
-
3
自暴自棄
- 成語拼音:
- zì bào zì qì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棄自己。形容不知自愛;甘于落后。暴;糟蹋;棄:鄙棄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與有言也;自棄者,不可與有為也。”
-
4
自媒自衒
- 成語拼音:
- zì méi zì xuàn
- 成語解釋:
- 自我介紹,自我夸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 蕭昱傳》:“夫自媒自衒,誠哉可鄙;自譽自伐,實在可羞。”
-
5
自高自大
- 成語拼音:
- zì gāo zì dà
- 成語解釋:
- 認為自己又高又大。形容自以為了不起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韋昭《國語》集解:“求掩蓋人以自高大,則其抑退而下益甚也。”
-
6
自暇自逸
- 成語拼音:
- zì xiá zì yì
- 成語解釋:
- 暇:空閑,閑暇;逸:安樂,安閑。自己找空閑安逸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5回:“而乃自暇自逸,惟宮臺是飾,必有危亡之禍矣。”
-
7
自吹自擂
- 成語拼音:
- zì chuī zì léi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吹喇叭;自己打鼓。比喻自我吹噓。擂:打鼓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》:“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里,自吹自擂,稱王稱霸。”
-
8
自吹自捧
- 成語拼音:
- zì chuī zì pěng
- 成語解釋:
- 自我吹噓,自己捧場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花邊文學 化名新法》:“‘除了萬不得已之外’,‘我希望’一個文人也不要化為‘社’,倘使只為了自吹自捧,那真是‘就近又有點卑劣了’。”
-
9
自產自銷
- 成語拼音:
- zì chǎn zì xiāo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生產自己銷售
- 成語出處:
- 霍達《穆斯林的葬禮》第九章:“創店之初,他仍然自己琢玉,自產自銷。”
-
10
自僝自僽
- 成語拼音:
- zì chán zì zhòu
- 成語解釋:
- 僝、僽:煩惱,埋怨。自尋煩惱,自相埋怨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冤家債主》第二折:“到如今夫妻情,父子恩,都作了一筆勾,落得個自僝自僽。”
-
11
自業自得
- 成語拼音:
- zì yè zì dé
- 成語解釋:
- 業:造作;得:獲得,取得。佛家語,指自作自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正法念經》:“自業自得果,眾生皆如是。”
-
12
自說自話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uō zì huà
- 成語解釋:
- 獨自決定,自己說了算。自言自語
- 成語出處:
-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中冊:“陳世龍心滿意足,‘自說自話’地放下諾言:‘我五天以后來接你。’”
-
13
自私自利
- 成語拼音:
- zì sī zì lì
- 成語解釋:
- 只為自己打算;只顧自己利益。形容私心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程頤《二程語錄》:“然要卒歸乎自私自利之規模。”
-
14
自生自滅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ēng zì miè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地生長;自然地消滅。形容任其自然;無人過問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山中五絕句嶺上云》詩:“自生自滅成何事,能逐東風作雨無?”
-
15
自驚自怪
- 成語拼音:
- zì jīng zì guài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覺得又害怕又驚異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2回:“晴雯笑道:‘也不用我唬去,這小蹄子已經自驚自怪的了。’”
-
16
自生自死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ēng zì sǐ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地發生,生長,又自然地消滅。形容自然發展,無人過問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呂皓《上孝宗皇帝書》:“宜宥而不獲宥,宜誅而不及誅,是雖匹夫之幸不幸,猶螻蟻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間,固無損于造化之功也。”
-
17
自怨自艾
- 成語拼音:
- zì yuàn zì y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現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。”
-
18
自由自在
- 成語拼音:
- zì yóu zì zà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沒有拘束;十分安閑舒適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釋慧能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頓浙品第八》:“自由自在,縱橫盡得,有何可立?”
-
19
自繇自在
- 成語拼音:
- zì yóu zì zà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沒有約束,安閑隨意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6卷:“索性把身邊所有,盡數分與三家,等三家輪供養了我,我落得自繇自在 。”
-
20
自靖自獻
- 成語拼音:
- zì jìng zì xiàn
- 成語解釋:
- 自靖:各自圖謀實行其志。指自謀獻身于國事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微子》:“自靖,人自獻于先王。”孔穎達疏:“各自謀行其志,人人自獻達于先王以不失道。”
-
21
自受自作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òu zì zuò
- 成語解釋:
- 受:承受。自己做了蠢事壞事,自己受累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李致遠《還牢末》第二折:“豈不聞天網恢恢,也是我自受自作。”
-
22
自覺自愿
- 成語拼音:
- zì jué zì yuàn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覺悟而愿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而復《白求恩大夫》:“更可寶貴的是在階級覺悟的基礎上,純粹出于自覺自愿,沒有一絲一毫的強迫性質。”
-
23
自給自足
- 成語拼音:
- zì jǐ zì zú
- 成語解釋:
- 依靠自己生產;滿足自己需要。給:供給;足:滿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黃帝》:“不施不惠,而物自足。”
-
24
自做自當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zì dāng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做了蠢事壞事,自己受累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8卷:“任珪道:‘不必縛我,我自做自當,并不連累你們。’”
-
25
自動自覺
- 成語拼音:
- zì dòng zì jué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26
自棄自暴
- 成語拼音:
- zì qì zì b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自甘墮落,不求進取。同“自暴自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朱子語類》卷一百四:“凡為血氣所移者,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。”
-
27
自輕自賤
- 成語拼音:
- zì qīng zì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輕、賤:輕視。卑視自己;不知自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二卷:“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,有憑有據,須不是你自輕自賤。”
-
28
自賣自夸
- 成語拼音:
- zì mài zì kuā
- 成語解釋:
- 夸:夸贊。自己賣的東西自己夸好。比喻為自己吹噓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》:“國民黨人又嚷‘羅邱視線移到東方了,先歐后亞計劃改變了’……還要自賣自夸地樂一陣。”
* 自自、自什么自什么、自什么自什么的成語、自x自x的成語、自*自*的成語、自()自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