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耳什么什么的成語
-
1
掩耳盜鈴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dào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掩:遮蓋;盜:偷。把耳朵捂住偷鈴鐺;以為自己聽不見;別人也不會聽見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聲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-
2
掩耳蹙頞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cù è
- 成語解釋:
- 蹙:皺起;頞:鼻梁。捂著耳朵,皺著鼻子。形容極其厭惡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柳宗元《河間婦傳》:“自是雖戚里為邪行者,聞河間之名,則掩耳蹙頞,皆不欲道之。”
-
3
掩耳盜鐘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dào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掩耳盜鍾”。捂住耳朵偷鐘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-
4
掩耳而走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ér zǒu
- 成語解釋:
- 掩:遮蓋。捂著耳朵走開。指不愿聽別人的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5回:“寧喜以殖之遺命,告于蘧瑗,瑗掩耳而走。”
-
5
掩耳偷鈴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tōu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掩耳盜鐘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第四折:“難道他掩耳偷鈴,則待要見世生苗。”
* 掩耳、掩耳什么什么、掩耳什么什么的成語、掩耳xx的成語、掩耳**的成語、掩耳()()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