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鼓作氣的成語故事
春秋時,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。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,魯莊公也要下令擂鼓,準備沖擊,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。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,曹判對魯莊公說:打仗靠的是勇氣,第一次擊鼓時,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,第二次就要差一些,到第三次擊鼓時,士兵幾乎沒有勇氣了。當敵人已沒有勇氣時,而我軍勇氣正高漲,這才是取勝的最好時機。在曹判的幫助下,魯莊公打勝了這一仗。
鼓:指敲響戰鼓。這個成語原指作戰時第一次擊鼓,士氣極為高昂。現在指做事時趁勁頭足一口氣干完。
一鼓作氣的解釋
鼓:指敲響戰鼓。這個成語原指作戰時第一次擊鼓,士氣極為高昂。現在指做事時趁勁頭足一口氣干完。
- 成語名稱:
- 一鼓作氣
- 成語拼音:
- yī gǔ zuò qì
- 成語解釋:
- 一鼓:第一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士氣。作戰時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。比喻趁勁足時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- 典故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初聽這話,還是一鼓作氣的。(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十八回)
- 一鼓作氣的詳細解釋
* 一鼓作氣的故事:春秋時,有一次齊國和魯國交戰。當齊軍打過第一通鼓的時候,魯莊公也要下令擂鼓,準備沖擊,但大將軍曹判阻止住了。一直等到齊軍擂過第三通鼓時,曹判對魯莊公說:打仗靠的是勇氣,第一次擊鼓時,士兵的勇氣大大振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