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志成城的成語故事
周朝末年,周景王即位以后,為了個人行樂,下令把全國的好銅收集起來,鑄造兩口大鐘。單穆公勸諫說:“大王,你兩年前鑄大錢廢小錢,使百姓受到很大損失,現在又要造大鐘,這不僅勞民傷財,而且用大鐘配樂,聲音也不會和諧的。”但周景王仍不聽,下令繼續鑄造。過了一年,兩口大鐘鑄成了,一口叫“無射”’一口叫“大神”。一個敲鐘的人為了奉承景王,餡媚他說:“新鑄的大鐘,聲音非常好聽。”于是,周景王就命他敲擊,他聽了后,對司樂官州鳩說:“你聽,這鐘聲多和諧呀!”州鳩深知景王鑄鐘給百姓帶來的苦難,便回答說:“這算不得和諧。如果大王鑄鐘,天下的老百姓都為這件事高興,那才算得上和諧。可是,您為了造鐘,弄得民窮財盡,老百姓人人怨恨,所以我不知道這鐘好在什么地方。俗話說:‘眾志成城,眾口鑠金。’大家萬眾一心,什么事情都能辦成;相反,如果大家都反對,就是金子,也會在大家口中消熔。
眾志成城的解釋
- 成語名稱:
- 眾志成城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眾人統一的意志;形成堅固的城墻。比喻團結一致;力量無比強 大。城;城墻。
- 典故出處:
- 《國語 周語下》:“眾心成城,眾口鑠金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段祺瑞既得國務員同情,便以為眾志成城,正可一戰。(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八十八回)
- 眾志成城的詳細解釋
* 眾志成城的故事:周朝末年,周景王即位以后,為了個人行樂,下令把全國的好銅收集起來,鑄造兩口大鐘。單穆公勸諫說:“大王,你兩年前鑄大錢廢小錢,使百姓受到很大損失,現在又要造大鐘,這不僅勞民傷財,而且用大鐘配樂,聲音也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