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庭抗禮的成語故事
有一天,孔了領著學生在河邊游玩,碰見一位見解很深刻的漁翁,于是孔子虔誠地向他求教,他說:我從讀書起至今已經六十九歲了,還沒有聽到高深的教誨,今天碰到您這樣的圣人,怎敢不虛心求教呢?漁翁被孔子的誠心所感動,就講了一大套有關政治哲學及人生修養等方面的道理,孔子深感佩服,要求漁翁收自己為徒。漁翁拒絕了孔子的請求,他走后,幾個學生請孔子上車,孔子呆呆地望著漸漸遠去的船,一動不動。一個學生實在不平,忍不住說道:先生今天真是太過分了,連那些擁有萬乘戰車的天子、千乘戰車的諸侯,您都和他們平起平坐,可是卻對一個漁你這樣畢恭畢敬。
分庭抗禮:表示雙方地位相等,以平等的禮節想見。現引伸為平起平坐,互相對立。
《莊子·漁父》:萬乘之王,千乘之君,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。
分庭抗禮的解釋
分庭抗禮:表示雙方地位相等,以平等的禮節想見。現引伸為平起平坐,互相對立。
《莊子·漁父》:萬乘之王,千乘之君,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。
- 成語名稱:
- 分庭抗禮
- 成語拼音:
- fēn tíng kàng lǐ
- 成語解釋:
- 庭:庭院;抗:對等;相當;抗禮:行平等的禮。古時賓客和主人相見;分別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;以平等地位相待。后比喻對方以平等或對等的關系相處;不分上下。有時比喻互相對立或搞分裂、鬧獨立。
- 典故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漁父》:“萬乘之主,千乘之君,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,留著吃了飯,叫他拜做老師。(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)
- 分庭抗禮的詳細解釋
* 分庭抗禮的故事:有一天,孔了領著學生在河邊游玩,碰見一位見解很深刻的漁翁,于是孔子虔誠地向他求教,他說:我從讀書起至今已經六十九歲了,還沒有聽到高深的教誨,今天碰到您這樣的圣人,怎敢不虛心求教呢?漁翁被孔子的誠心所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