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道揚鑣的成語故事
南北朝時,魏孝文帝遷都洛陽。
元志是當時的洛陽令,他很有才識,看不起那些無能的官僚。
一天,他乘車在街上出巡。百姓見這前呼后擁的威勢,都紛紛回避。正巧,前面又聲勢浩大地走來一隊人馬。原來,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。按理,元志官小,要給李彪讓路。可元志偏不肯讓,把路堵住。
事情鬧到孝文面前。李彪請皇帝評判。孝文帝笑道:還是分道揚鑣吧!
鑣:馬嚼子。揚鑣:驅馬前行。分道揚鑣即提起馬勒口驅馬前進,指分路而行。比喻志趣不同,各走各的道路。
分道揚鑣的解釋
元志是當時的洛陽令,他很有才識,看不起那些無能的官僚。
一天,他乘車在街上出巡。百姓見這前呼后擁的威勢,都紛紛回避。正巧,前面又聲勢浩大地走來一隊人馬。原來,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。按理,元志官小,要給李彪讓路。可元志偏不肯讓,把路堵住。
事情鬧到孝文面前。李彪請皇帝評判。孝文帝笑道:還是分道揚鑣吧!
鑣:馬嚼子。揚鑣:驅馬前行。分道揚鑣即提起馬勒口驅馬前進,指分路而行。比喻志趣不同,各走各的道路。
- 成語名稱:
- 分道揚鑣
- 成語拼音:
- fēn dào yáng biāo
- 成語解釋:
- 道:路;鑣:馬嚼子;借指為馬;揚鑣:驅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
- 典故出處:
-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我們彼此之間感情不和,早已分道揚鑣了。
- 分道揚鑣的詳細解釋
* 分道揚鑣的故事:南北朝時,魏孝文帝遷都洛陽。元志是當時的洛陽令,他很有才識,看不起那些無能的官僚。一天,他乘車在街上出巡。百姓見這前呼后擁的威勢,都紛紛回避。正巧,前面又聲勢浩大地走來一隊人馬。原來,為首的是大官僚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