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仁不讓的成語故事
【注音】dāng rén bù ràng
【出處】原指以仁為任,無所謙讓。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,不推讓。
【解釋】原指以仁為任,無所謙讓。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,不推讓。
【用法】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指該做就做
【相近詞】義不容辭、理所當然
【反義詞】推三阻四、臨陣脫逃
【其它使用】
◎ 她忽然生出一個念頭:為什么不可以向更多的美國人講講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癥的醫理呢?作為一個中國醫生,宣揚祖國中醫學,宣揚中西醫結合治病的思想,是當仁不讓的責任。
◎ 自然,作為首倡者,楊勇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中國長江科學考察和漂流探險隊的主要成員。
◎ 有了計算機才有網絡,而反過來,網絡又當仁不讓地成了主角,計算機和電話、電視機一樣僅僅成了網絡的終端處理機。
- 成語名稱:
- 當仁不讓
- 成語拼音:
- dāng rén bù ràng
- 成語解釋:
-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;不推托;不謙讓。當:面對著;仁:原指正義的事;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。
- 典故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當仁不讓于師。”朱熹集注:“當仁,以仁為己任也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人家罵小弟魚肉鄉愚,這句話仔細想來,在小弟卻是當仁不讓。(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七回)
- 當仁不讓的詳細解釋
* 當仁不讓的故事:【注音】dāng rén bù ràng【出處】原指以仁為任,無所謙讓。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,不推讓。 【解釋】原指以仁為任,無所謙讓。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,不推讓。 【用法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