惘然若失的成語故事
東漢學者黃憲出身貧寒,從小學識超人,名士荀淑見了他發現14歲的他居然可以當他的老師。別人把黃憲與功曹袁閬比較,認為他超出袁閬。同鄉戴良目空一切,認為他比黃憲有學問,可是每次見面后總是悵惘失意,好像丟失什么東西似的。 【典故】是時同郡戴良,才高倨傲,而見憲未嘗不正容,及歸,惘然若有失也。
《后漢書·黃憲傳》
- 成語名稱:
- 惘然若失
- 成語拼音:
- wǎng rán ruò shī
- 成語解釋:
- 心里總不大自在;好像失掉什么東西似的。惘然:失意的樣子;若:好像。
- 典故出處:
- 宋 洪邁《夷堅志》:“次日,彷徨于案間,惘然如失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黃通理惘然若失,無法可施,急忙趕至衙前。(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五回)
- 惘然若失的詳細解釋
* 惘然若失的故事:東漢學者黃憲出身貧寒,從小學識超人,名士荀淑見了他發現14歲的他居然可以當他的老師。別人把黃憲與功曹袁閬比較,認為他超出袁閬。同鄉戴良目空一切,認為他比黃憲有學問,可是每次見面后總是悵惘失意,好像丟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