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戈為武的成語故事
公元前597年,晉國為了救援被楚國圍困的鄭國,派出以茍林父為首的軍隊前去與楚國作戰。晉國大軍剛剛到達黃河邊,鄭國因抵擋不住楚國的圍攻而投降了。此時,晉國內部出現了分歧。以中軍主帥茍林父為首的一部分將領認為應撤軍回國,避開楚國鋒芒;以中軍副帥先毅為首的一部分將領認為應維護晉國霸主地位,與楚國交戰。茍林父約束不住先毅,先毅單獨率領自己的軍隊渡過黃河,準備與楚軍決戰。茍林父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。進,恐怕要吃敗仗;退,就等于把先毅送進虎口,一時不知如何處置。司馬韓厥說:“先毅如果失敗,主帥您的過失就大了。既損失了
止戈為武的解釋
- 成語名稱:
- 止戈為武
- 成語拼音:
- zhǐ gē wéi wǔ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,所以要能止戰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
- 典故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爾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為武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7回:“止戈為武,窮寇勿追。”
- 止戈為武的詳細解釋
* 止戈為武的故事:公元前597年,晉國為了救援被楚國圍困的鄭國,派出以茍林父為首的軍隊前去與楚國作戰。晉國大軍剛剛到達黃河邊,鄭國因抵擋不住楚國的圍攻而投降了。此時,晉國內部出現了分歧。以中軍主帥茍林父為首的一部分將領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