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柱鼓瑟的成語故事
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。他不去刻苦鉆研演奏瑟的技術,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,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,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。齊人回家后,擺弄了多年,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。他還覺得奇怪呢!后來,有人從趙國來,了解到是怎么回事,覺得這個齊人的舉動是多么愚蠢啊!
成語膠柱鼓瑟原意就是用膠把柱粘住,使音調不能調整,后用來比喻拘泥固執、不知變通。
膠柱鼓瑟的解釋
成語膠柱鼓瑟原意就是用膠把柱粘住,使音調不能調整,后用來比喻拘泥固執、不知變通。
- 成語名稱:
- 膠柱鼓瑟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zhù gǔ sè
- 成語解釋:
- 膠:用膠粘住;柱:瑟上調音用的短木;鼓:彈奏;瑟:一種古樂器。用膠把柱粘住;再去彈瑟;比喻拘泥固執而不知變通。
- 典故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膠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讀其父書傳,不知合變也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情況變了,辦法也要適應,不能膠柱鼓瑟。
- 膠柱鼓瑟的詳細解釋
* 膠柱鼓瑟的故事:齊人跟趙人學習瑟這種樂器。他不去刻苦鉆研演奏瑟的技術,卻依照趙人預先調弄好的音調,將瑟上調音的短柱用膠粘固起來,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鄉。齊人回家后,擺弄了多年,總是彈不出一支曲子。他還覺得奇怪呢!后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