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蘆依樣的成語故事
宋朝初年,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、才能出眾,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,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。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,說是依樣畫葫蘆。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,就在住處墻上題詩:“堪笑翰林陶學士,年年依樣畫葫蘆” 【典故】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,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。
清·周亮工《書影》第三卷 【釋義】依樣畫葫蘆。比喻只是模仿,缺乏創造。 【用法】作定語;指模仿 【結構】主謂式 【相近詞】依樣葫蘆 【成語舉例】才既不天,而僅葫蘆依樣的我們,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學理上的準備。
郭沫若《文藝論集·批評與夢》
- 成語名稱:
- 葫蘆依樣
- 成語拼音:
- hú lu yī yàng
- 成語解釋:
- 依樣畫葫蘆。比喻只是模仿,缺乏創造
- 典故出處:
- 清 周亮工《書影》第三卷:“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,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。”
- 成語例句:
- 才既不天,而僅葫蘆依樣的我們,那就不能不有多少學理上的準備。★郭沫若《文藝論集·批評與夢》
- 葫蘆依樣的詳細解釋
* 葫蘆依樣的故事:宋朝初年,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、才能出眾,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,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。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,說是依樣畫葫蘆。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,就在住處墻上題詩:“堪笑翰林陶學士,年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