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可能的成語 (127個)
-
1
無可不可
- 成語拼音:
- wú kě bù kě
- 成語解釋:
- ①無所不可,都能做到。②猶言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情緒激動至極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元稹《唐杜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》:“茍以為能所不能,無可不可,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。”
-
2
海水不可斗量
- 成語拼音:
-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:“太山不可丈尺也,江海不可斗斛也。”
-
3
是可忍,孰不可容
- 成語拼音:
- shì kě rěn,shú bù kě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是:這個;孰:什么。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,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?絕不能容忍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元帝紀》:“畢、原、……是可忍也,孰不可容!”
-
4
是可忍,孰不可忍
- 成語拼音:
- shì kě rěn,shú bù kě rěn
- 成語解釋:
- 是:這個;孰:那個。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,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?意思是絕不能容忍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八佾》:“孔子謂季氏,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!”
-
5
不可移易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í yì
- 成語解釋:
- 移:轉移;易:變換。不能動搖和改變。形容不可動搖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4卷:“有所定,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,一定則不可移易,任是千勁萬勁,也動搖他不得。”
-
6
忠不可兼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bù kě jiān
- 成語解釋:
- 兼:同時并進。一個人不可能兼作兩個國君的忠臣,指一臣不事二主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權勛》:“利不可兩,忠不可兼。”
-
7
斷乎不可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hū bù kě
- 成語解釋:
- 斷乎:果斷的樣子;可:可以,能夠。指堅決或絕對不能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隨感錄》:“如何掃除?萬萬不能,也斷乎不可!”
-
8
可望不可即
- 成語拼音:
- kě wàng bù kě jí
- 成語解釋:
- 望:遠看;即:接近。望得見卻不能接近。比喻事物高遠;難以實現或接近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薩都刺《偕楊善卿等游法云寺》:“鳳臺錦袍人,可望不可即。”
-
9
不可言傳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án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言:言語。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,不能用言語來表達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五:“諸法寂滅相,不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為人? 明 圓極居頂《續傳燈錄》卷二十四:“妙契不可以意到,真證不可以言傳。
-
10
斷然不可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rán bù kě
- 成語解釋:
- 斷然:堅決果斷的樣子;可:可以,能夠。指堅決或絕對不能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景清道:‘賢侄,此事斷然不可。’”
-
11
只可智取,不可力敵
- 成語拼音:
- zhǐ kě zhì qǔ,bù kě lì dí
- 成語解釋:
- 敵:抵擋,抵抗。只能用智謀取勝,不能以實力相拼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21卷:“錢镠與二鐘商議道:‘我兵少,賊兵多,只可智取,不可力敵,宜出奇兵應之。’”
-
12
二者不可得兼
- 成語拼音:
-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
- 成語解釋:
- 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魚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”
-
13
可望而不可即
- 成語拼音:
-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
- 成語解釋:
- 能望見,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。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宋之問《明河篇》:“明河可望不可親,愿得乘槎一問津。”明·劉基《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》:“白云在青天,可望不可即。”
-
14
此而可忍,孰不可忍
- 成語拼音:
- cǐ ér kě rěn,shú bù kě rěn
- 成語解釋:
- 這個如能容忍,還有什么不能容忍呢!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解系傳》:“[司馬倫]怒曰:‘我于水中見蟹且惡之,況此人(解系)兄弟輕我邪!此而可忍,孰不可忍!”
-
15
此而可忍,孰不可容
- 成語拼音:
- cǐ ér kě rěn,shú bù kě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此:這;孰:哪個;容:容忍。如果這能容忍,還有什么不能容忍的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·張敬兒傳》:“履霜于開運之辰,堅冰于嗣業之世,此而可忍,孰不可容。”
-
16
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
- 成語拼音:
- nán shān kě yí,pàn bù kě yáo
- 成語解釋:
- 南山:終南山;判:裁決;搖:動搖。終南山可以移動,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也。”
-
17
必不可少
- 成語拼音:
- bì bù kě shǎo
- 成語解釋:
- 絕對需要,指不達到某種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種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9回:“這拜陰壽更是必不可少的。”
-
18
不可思議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s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是佛教用語;指神秘奧妙。不可用心意思忖;也不能用言語表達。后形容對事物情況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維摩詰經 不思議品》:“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。”慧遠義記:“不思據心,不議就口,解脫真德,妙在情妄心言不及,是故名為不可思議。”
-
19
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rù hǔ xué,bù dé hǔ zǐ
- 成語解釋:
- 不進老虎洞,就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班超傳》:“超曰:‘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當今之計,獨有因夜以火攻虜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震怖,可殄盡也。’”
-
20
可以意會,不可言傳
- 成語拼音:
- kě yǐ yì huì,bù kě yán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會:領會,理解。只能心領神會,無法用語言來表達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大魁《論文偶記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長,抑揚高下,無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可以意會,而不可以言傳。”
* 關于不可能的成語 形容不可能的成語 描述不可能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