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不可的成語 (385個)

    121

    三諫之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jiàn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。’三諫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則止,此之謂也。”后以“三諫之義”指事君之正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公羊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。’三諫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則止,此之謂也。”
    122

    天機泄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迷信認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,而事先卻能泄漏。也指涉及機密的事,到時候能預先透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十三回:“秦氏道:‘天機泄漏。只是我與嬸子好了一場,臨別贈你兩句話,須要記著。’”
    123

    天機泄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迷信認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,而事先卻能泄露。也指涉及機密的事,到時候能預先透露。同“天機泄漏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七回:“那時老先生尚曾高發,天機泄露,所以晚生就預先回避了。”
    124

    未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i wéi bù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。委婉地肯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7回:“各位所長,優則存之,劣則刪之,未為。”
    125

    夏蟲語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:談論。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。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。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秋水》:“夏蟲以語于冰者,篤于時也。”
    126

    夏蟲語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寒冷。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。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
    成語出處:
    127

    一發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情一經發生便能收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隋文帝》:“亂敗之及,一發而收也。”
    128

    一發而收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情一經發生便能收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2回:“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爺醉后之言,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氣,又是醋,并在一處,一發而收拾。”
    129

    知其而為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知做到卻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堅決。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而為之者與?’”
    130

    知其為而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:做。明知做到卻偏要去做,指意志堅決或倔強固執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:“許多事情明明是知其為而為,但卻絲毫也能放松,肯放松。”
    131

    奈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nài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奈何:對付,處置。指沒有辦法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奈何,愿陛下自寬。”
    132

    事無對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。沒有什么事情以公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司馬光傳》:“平生所為,未嘗有對人言者。”
    133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bù kě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及:趕上。形容愚笨到了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寧武子邦有道則知,邦無道則愚;其知及也,其愚及也。”
    134

    自作孽,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zuò niè,bù kě h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孽:罪惡,災禍。指自己招來的罪孽或災禍是逃脫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公孫丑》:“天作孽,猶違;自作孽,活。”
    135

    南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shān kě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南山:終南山。比喻已經定案,更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或改移,此判終無搖動。”
    136

    得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bù dé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必然能得止。指形勢使得非如此。表示無奈何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顏淵》:“子貢問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貢曰:‘必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
    137

    告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gào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能告訴別人。多指見得人的光明、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陳夢雷《閑止書堂集鈔》:“其于告人之隱,猶未忍宣之于眾也。”
    138

    偏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piān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偏廢:偏重這個放棄了那個。指對相互關聯的事物能偏重一個方面;廢棄或忽視另一個方面;而應同時并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》:“讀《莊子》,令人意寬思大,敢作;讀《左傳》,便使人入法度,敢容易。二書偏廢也。”
    139

    言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á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:說明,告知。能用言語來說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江城》:“生于此時,欲去忍,欲留敢,心如亂絲,言喻。”
    140

    易之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ì zhī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易:變更。變更的言論。指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 歷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執筆,則是易之論。”
    * 關于不可的成語 形容不可的成語 描述不可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