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聽的成語 (19個)
-
1
閉目塞聽
- 成語拼音:
- bì mù sè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塞:堵塞。閉上眼睛不看;堵住耳朵不聽。形容對外界事物全不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王充《論衡 自紀》:“閉明塞聰,愛精自保。”
-
2
收視反聽
- 成語拼音:
- shōu shì fǎn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不視不聽。指不為外物所驚擾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陸機《文賦》:“其始也,皆收視反聽,耽思傍訊。”
-
3
收視返聽
- 成語拼音:
- shōu shì fǎn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收:停止;返:還。不視不聽。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新民說》:“其祈焉則必收視返聽,清其心以對越于神明。”
-
4
款言不聽
- 成語拼音:
- kuǎn yán bù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款:通“窾”,空。對于不真實的話不要聽信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,實不中其聲者謂之款;款言不聽,奸乃不生。”
-
5
蔽明塞聰
- 成語拼音:
- bì míng sè cōng
- 成語解釋:
- 蔽:遮;聰:聽覺靈敏;明:看得清楚。蒙住眼睛不看,堵塞耳朵不聽。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
- 成語出處:
- 宋 曾鞏《洪范傳》:“夫然,故蔽明塞聰,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。”
-
6
充耳不聞
- 成語拼音:
- chōng ěr bù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充:塞住;聞:聽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漁《奈何天 鬧封》:“邊陲告急,司轉運者,充耳不聞。”
-
7
敢不聽命
- 成語拼音:
- gǎn bù tīng mìng
- 成語解釋:
- 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辦呢?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齊侯次于虢,燕人行成,曰:‘敝邑知罪,敢不聽命!’”
-
8
日引月長
- 成語拼音:
- rì yǐn yuè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。語本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聽國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國家不日引,不月長。”韋昭注:“引,申也;長,益也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聽國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國家不日引,不月長。”韋昭注:“引,申也;長,益也。”
-
9
雙豆塞耳
- 成語拼音:
- shuāng dòu sāi ěr
- 成語解釋:
- 塞:堵。兩粒豆子堵塞雙耳。指聽不到聲音。比喻不聽忠告
- 成語出處:
- 《陰符經·注》:“雙豆塞耳,不聞雷霆;一椒驚舌,不能立言。”
-
10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
- 成語拼音:
- zhī wú bù yán,yán wú bù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說的人,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,聽的人,沒有一句話不接受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時素臣正在得君,真個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。旬月之內,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。”
-
11
不伏燒埋
- 成語拼音:
- bù fú shāo mái
- 成語解釋:
- 伏:屈服;燒埋:燒埋銀錢,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。比喻不伏罪或不聽勸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康進之《李逵負棘》第四折:“休道你兄弟不伏燒埋,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;若不打,這頑皮不改。”
-
12
不聞不問
- 成語拼音:
- bù wén bù wèn
- 成語解釋:
- 聞:聽。不聽也不問。形容對有關的事情不關心;不過問。也作“不問不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首回:“(唐明皇)除了選色征歌之外,一概付之不聞不問。”
-
13
不問不聞
- 成語拼音:
- bù wèn bù wén
- 成語解釋:
- 聞:聽。不問也不聽。形容對事情不關心,很冷淡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“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,且居處于膏粱錦繡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問不聞,惟知侍親養子。”
-
14
針插不進,水潑不進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chā bù jìn,shuǐ pō bù jì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個集團非常排外,不容易打進去,也比喻一個人堅持已見,不聽別人的任何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熊召政《張居正》第一卷第23回:“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,外人是針插不進,水潑不進。”
-
15
德音莫違
- 成語拼音:
- dé yīn mò wéi
- 成語解釋:
- 德音:善言;莫違:不要違背。別人的好話不要不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邶風·谷風》:“德音莫為,及爾同死。”
-
16
孤行一意
- 成語拼音:
- gū xíng y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一意孤行。不聽勸告,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謙益《父楫中議大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制》:“孤行一意,惟知砥節而首公;榰柱眾言,不屑市名而避怨。”
-
17
堅執不從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zhí bù cóng
- 成語解釋:
- 堅持自己的主張,不聽從別人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一折:“小官勸他且待兵戈稍定,再做商量,爭奈元帥堅執不從。”
-
18
以規為瑱
- 成語拼音:
- yǐ guī wéi tiàn
- 成語解釋:
- 規:規勸;瑱: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以塞耳的玉。把規勸的話當作塞耳的瑱。比喻不聽別人的規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賴君用之也,故言。不然,巴浦之犀犛兕象,其可盡乎!其又以規為瑱也。”
-
19
空費詞說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fèi cí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說的話別人不聽,等于白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計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,未必能行,使仆空費詞說耳!”
* 關于不聽的成語 形容不聽的成語 描述不聽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