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和睦的成語 (7個)
-
1
積不相能
- 成語拼音:
- jī bù xiāng néng
- 成語解釋:
- 積:積久而成的;能:親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君與劉公積不相能,而信其虛淡,不為之備,終受制矣。”
-
2
素不相能
- 成語拼音:
- sù bù xiāng néng
- 成語解釋:
- 能:親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欒桓子娶于范宣子,生懷子,范鞅以其亡也,怨欒氏,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。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子與劉公積不相能,而信其虛談,不為之備,終受制矣。”
-
3
和而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hé ér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和:和睦;同:茍同;無原則地附和。與人和睦相處;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-
4
夫婦反目
- 成語拼音:
- fū fù fǎn mù
- 成語解釋:
- 反目:翻眼相看,不和睦。指夫妻吵架不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2回:“自此譚、巫夫婦反目難以重好。”
-
5
夫妻反目
- 成語拼音:
- fū qī fǎn mù
- 成語解釋:
- 反目:翻眼相看,不和睦。指夫妻不和、吵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小畜》:“輿說輻,夫妻反目。”
-
6
挑撥離間
- 成語拼音:
- tiǎo bō lí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搬弄是非;使別人不團結。挑撥:引起;挑動;離間:隔開、拆散;使人不和睦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9回:“這個姓胡名福,最愛挑撥離間。”
-
7
兄弟參商
- 成語拼音:
- xiōng dì shēn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參商:參星與商星,兩星不同時在天空出現。比喻兄弟之間有隔閡、不和睦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植《與吳季重書》:“面有逸景之速,別有參商之闊。”
* 關于不和睦的成語 形容不和睦的成語 描述不和睦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