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當的成語 (42個)
-
1
罰不當罪
- 成語拼音:
- fá bù dāng zuì
- 成語解釋:
- 罰:處罰;當:相當;相稱。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正論》:“夫德不稱位,能不稱官,賞不當功,罰不當罪,不祥莫大焉。”
-
2
不當人子
- 成語拼音:
- bù dāng rén zǐ
- 成語解釋:
- 表示歉意或感謝的話,意思是罪過,不敢當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多謝厚情,只是無功受祿,不當人子,老漢轉來,定當奉酬。”
-
3
賞不當功
- 成語拼音:
- shǎng bù dāng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謂賞賜與功勞不相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正論》:“夫德不稱位,能不稱官,賞不當功,罰不當罪,不祥莫大焉。”
-
4
萬夫不當之勇
- 成語拼音:
- 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
- 成語解釋:
- 當:抵擋。一萬個人也抵擋不住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一折:“想關云長但上陣處,憑著他坐下馬、手中刀、鞍上將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”
-
5
百不當一
- 成語拼音:
- bǎi bù dāng yī
- 成語解釋:
- 當:抵擋。一百個抵擋不住一個
- 成語出處:
- 漢 荀悅《漢紀 文帝紀下》:“平易相遠,山谷幽澗,仰高臨下,此弓弩之地也,短兵百不當一。”
-
6
十不當一
- 成語拼音:
- shí bù dāng yī
- 成語解釋:
- 十個不抵一個。謂人雖多但不頂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荀悅《漢紀·文帝紀下》:“土山平陵,漫衍相屬,平原廣野,此車騎之地也,步兵十不當一。”
-
7
賞罰不當
- 成語拼音:
- shǎng fá bù dāng
- 成語解釋:
- 當:相稱。獎賞與懲罰同功過不相當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賈誼《新書·過秦中》:“繁刑嚴誅,吏治刻深,賞罰不當,賦斂無度。”
-
8
視同兒戲
- 成語拼音:
- shì tóng ér xì
- 成語解釋:
- 把事情當成小孩兒玩耍一樣來對待。比喻不當一回事;極不重視。兒戲:小孩子鬧著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,千萬不要草菅人命,視同兒戲。”
-
9
萬夫不當
- 成語拼音:
- wàn fū bù dāng
- 成語解釋:
- 夫:人。當:抵擋。上萬個人也抵擋不住。形容人非常勇猛。亦作“萬夫莫當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連環計》第二折:“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。”
-
10
早知今日,悔不當初
- 成語拼音:
- zǎo zhī jīn rì,huǐ bù dāng chū
- 成語解釋:
- 既然現在后悔,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?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天衣懷禪師法嗣 惠林宗本禪師》:“曰:‘中下之流,如何領會?’師曰:‘伏尸萬里。’曰:‘早知今日事,悔不慎當初。’”
-
11
不當不正
- 成語拼音:
- bù dāng bù zhèng
- 成語解釋:
- 不:語助詞,沒有實際意思。表示端端正正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三折:“老漢也分開人叢,不當不正,站在那相公馬前。”
-
12
不了不當
- 成語拼音:
- bù liǎo bù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拖泥帶水,沒有了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古今小說 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這老人忒沒正經……知道五年十年在世,卻去干這樣不了不當的事!”
-
13
悔不當初
- 成語拼音:
- huǐ bù dāng chū
- 成語解釋:
- 當初:原先;開頭。后悔先前不該這樣做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薛昭緯《謝銀工》詩:“早知文字多辛苦,悔不當初學冶銀。”
-
14
僭賞濫刑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shǎng làn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賞的不是有功的人,罰的不是有罪的人。泛指賞罰不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為國者,賞不僭而刑不濫。”
-
15
著三不著兩
- 成語拼音:
-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,考慮欠周,注意這里,顧不到那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爺管兒子,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,只是著三不著兩的。”
-
16
大材小用
- 成語拼音:
- dà cái xiǎo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大器物派小用場;表示使用不當。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職位。不能充分發揮其才智。亦指人事安排不恰當而屈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游《送辛幼安殿撰造朝》詩:“大材小用古所嘆,管仲蕭何實流亞。”
-
17
飄風過耳
- 成語拼音:
- piāo fēng guò ěr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對某件事情漠不關心或不當一回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天然癡叟《石點頭·貪婪漢六院賣風流》:“任你說得舌敝唇穿,也只當做飄風過耳。”
-
18
用非其人
- 成語拼音:
- yòng fēi qí rén
- 成語解釋:
- 任用了不適當的人才。指用人不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略》:“三公具贍所歸,不可用非其人。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,孫權笑之。”
-
19
漆女憂魯
- 成語拼音:
- qī nǚ yōu lǔ
- 成語解釋:
- 魯穆公時國事危急,漆室之女對國家深感憂慮。指不當政的人對國事擔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毛祥麟《墨余錄·開捐例》:“行見貞下起元,物極必反,沙汰之政,當軸必已籌及,毋徒為漆女之憂魯也。”
-
20
悔之無及
- 成語拼音:
- huǐ zhī wú jí
- 成語解釋:
- 無及:來不及。后悔也來不及了。指做事或說話不當;過后才察覺到;但已經無可挽回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董卓傳》:“及溺乎船,悔之無及。”
* 關于不當的成語 形容不當的成語 描述不當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