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得不的成語 (385個)
-
361
蛙蟆勝負
- 成語拼音:
- wā má shèng fù
- 成語解釋:
- 青蛙與蛤蟆斗爭的勝負。比喻不足介意的榮哀得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劉克莊《水龍吟 丙辰生日》詞之二:“任蛙蟆勝負,魚龍變化,儂方在,華胥國。”
-
362
無任之祿
- 成語拼音:
- wú rèn zhī lù
- 成語解釋:
- 謂不做事或不會做事但得到祿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孔叢子·陳士義》:“子順相魏,改甓寵之官以事賢才;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。”
-
363
尾生喪身
- 成語拼音:
- wěi shēng sàng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魯國人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會面,水漲,尾生不愿失信,抱著橋柱被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約,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
-
364
無為而治
- 成語拼音:
- wú wéi ér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無為:無所作為;治:治理。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原指舜當政的時候,沿襲堯的主張,不做絲毫改變。后泛指以德化民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無為而治者,其舜也與?”
-
365
杏花菖葉
- 成語拼音:
- xìng huā chāng yè
- 成語解釋:
- 菖:菖蒲。杏花開,菖蒲長葉。比喻不違農時,及時耕作,就會獲得豐收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齊·王融《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:“將使杏花菖葉,耕獲不愆。”
-
366
學如穿井
- 成語拼音:
- xué rú chuān jǐng
- 成語解釋:
- 穿:鑿通。求學如同鑿井。比喻在學習當中,學到的知識越深也就越難,因此為了獲得更深的學問,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:“學道當如穿井,井愈深,土愈難出。”
-
367
先入為主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rù wéi zhǔ
- 成語解釋:
- 指先聽進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;往往在頭腦中占主導地位;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;就不容易接受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息夫躬傳》:“唯陛下觀覽古戒,反覆參考,無以先入之語為主。”
-
368
徙薪曲突
- 成語拼音:
- xǐ xīn qǔ tū
- 成語解釋:
- 搬開灶旁柴禾,將直的煙囪改成彎的。本謂預防火災。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,防患于未然。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人為徐生上書曰:‘臣聞客有過主人者,見其灶直突,傍有積薪,客謂主人,更為曲突,遠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主人嘿然不應。俄而家果失火,鄰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。于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霍光傳》:“人為徐生上書曰:‘臣聞客有過主人者,見其灶直突,傍有積薪,客謂主人,更為曲突,遠徙其薪,不者且有火患。主人嘿然不應。俄而家果失火,鄰里共救之,幸而得息……”
-
369
鷸蚌相爭
- 成語拼音:
- yù bàng xiāng zhēng
- 成語解釋:
- 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的省語。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湘靈子《軒亭冤 哭墓》:“波翻血海全球憫,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?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云陣。”
-
370
掩耳盜鐘
- 成語拼音:
- yǎn ěr dào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掩耳盜鍾”。捂住耳朵偷鐘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。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-
371
燕駿千金
- 成語拼音:
- yàn jùn qiān jīn
- 成語解釋:
- 戰國時,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。郭隗以馬為喻,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,三年后得一死馬,用五百金買下馬骨,于是不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馬,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,賢士將聞風而至。見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。后以“燕駿千金”為招納賢士之典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時,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。郭隗以馬為喻,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,三年后得一死馬,用五百金買下馬骨,于是不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馬,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,賢士將聞風而至。見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。
-
372
異路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lù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子 精誠》:“三皇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心,異路而同歸。”
-
373
一蛇吞象
- 成語拼音:
- yī shé tū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。比喻人心不足,貪得無厭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楚·屈原《天問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-
374
異途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途:道路;歸:歸宿;目的。不同的道路;走向共同的歸宿。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、途徑;得到相同的效果;達到相同的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本經訓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異路而同歸。”
-
375
異涂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yì tú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桓寬《鹽鐵論 論儒》:“圣人異涂同歸,或行或止,其趣一也。”
-
376
魚網鴻離
- 成語拼音:
- yú wǎng hóng lí
- 成語解釋:
- 鴻:鴻雁;離:遭受。張網捕魚,捉到的是鴻雁。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邶風·新臺》:“魚網之設,鴻則離之,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”
-
377
搖搖擺擺
- 成語拼音:
- yáo yáo bǎi bǎi
- 成語解釋:
- ①行走不穩貌。②坦然自得貌。③形容主意不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四折:“我做個州官不歹,斷事處搖搖擺擺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說·碾玉觀音》:“一個婦女搖搖擺擺從府堂里出來,自言自語,與崔寧打了個胸廝撞。”
-
378
一枕黃粱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ěn huáng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夢幻的不現實的好事;也比喻想要實現的美好理想不能實現;落得一場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沉既濟《枕中記》載,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,歷盡富貴榮華,一覺醒來,主人黃粱尚未熟。
-
379
祝不勝詛
- 成語拼音:
- zhù bù shèng zǔ
- 成語解釋:
- 謂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洪邁《容齋四筆》:“一人祝之,一國詛之,一祝不勝萬詛,國亡不亦宜乎?”
-
380
擢發莫數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fà mò shǔ
- 成語解釋:
- 擢:拔;莫:不能。拔下全部頭發,也難以數清。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,尚未足。”
* 關于不得不的成語 形容不得不的成語 描述不得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