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世故的成語 (17個)
-
1
不經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bù jīng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經:經歷;世故:人情世事的變故。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花邊文學 序言》:“然而他們不經世故,偶爾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釘子。”
-
2
久經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jiǔ jīng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世俗,俗氣,老于世故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5回:“這老頭兒雖說粗豪,卻是個久經世故的,須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話來呢。”
-
3
飽練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bǎo liàn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指對世態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豐富的處世經驗。同“飽諳世故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葉適《郭府君墓志銘》:“察江之言,皆飽練世故而不回撓,是足以繼其父兄矣。”
-
4
人情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rén qíng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世故:處世的經驗。指為人處世的習慣、道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楊基《聞禪》詩:“人情世故看爛熟,皎不如污恭勝傲。”
-
5
老于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lǎo yú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老于:老練;有經驗;世故:處世的經驗。老練而又富于處世經驗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。”
-
6
飽諳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bǎo ān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指對世態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豐富的處世經驗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樓鑰《吳參議達觀齋》詩:“吳侯晚到東海濱,飽諳世故無戚欣。”
-
7
飽經世故
- 成語拼音:
- bǎo jīng shì gù
- 成語解釋:
- 指閱歷多,積累了豐富的處世經驗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游《書興》詩:“占得溪山卜數椽,飽經世故氣猶全。”
-
8
故紙堆
- 成語拼音:
- gù zhǐ duī
- 成語解釋:
- 指大量的古舊書籍、資料。含貶義。比喻人埋首研讀古書,不知人情世故
- 成語出處:
- 《五燈會元 古靈神贊禪師》:“百年鉆故紙,何日出頭時?在這些故紙堆中,有發掘不盡的知識寶藏。”
-
9
人情冷暖
- 成語拼音:
- rén qíng lěng nuǎn
- 成語解釋:
- 人情:指社會上的人情世故;冷:冷淡;暖:親熱。泛指人情的變化。指在別人得勢時就奉承巴結,失勢時就不理不睬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得仁《送車濤罷舉歸山》詩:“朝是暮還非,人情冷暖移。”
-
10
炎涼世態
- 成語拼音:
- yán liáng shì tài
- 成語解釋:
- 炎:指親熱。涼:指冷淡。世態:人情世故。指有的人得勢時就巴結奉迎,失勢時就十分冷淡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蒙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九:“那三夫人是個女流之輩,只曉得炎涼世態,那里管甚幺大道理?”
-
11
八面見光
- 成語拼音:
- bā miàn jiàn guā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非常世故,各方面都能應付得很周到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回:“張姑娘這幾句話說得軟中帶硬,八面兒見光,包羅萬象,把個鐵錚錚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為起難來了。”
-
12
久慣牢成
- 成語拼音:
- jiǔ guàn láo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深于世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46回:“你還說你不久慣牢成。”
-
13
老江湖
- 成語拼音:
- lǎo jiāng hú
- 成語解釋:
- 指在外多年,很有閱歷,非常世故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50回:“須知我也是個老江湖,豈肯上你的當?”
-
14
六親不認
- 成語拼音:
- liù qīn bù rèn
- 成語解釋:
- 六親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不認所有親屬。形容不通人情世故;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;不徇私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張天翼《萬仞約》:“那名堂一立,就六親不認了。”
-
15
民情土俗
- 成語拼音:
- mín qíng tǔ sú
- 成語解釋:
- 一地的人情世故,風俗習慣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惲敬《與福子申》:“順德近接省會,民情土俗,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。”
-
16
少不更事
- 成語拼音:
- shào bù gē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少:年少。更:經歷。指年紀輕;閱歷不多。形容缺乏經驗或不懂人情世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周顗傳》:“君少年未更事。”
-
17
深奸巨滑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jiān jù huá
- 成語解釋:
- 奸:邪惡;滑:狡猾。形容人深于世故、奸詐狡猾
- 成語出處:
* 關于世故的成語 形容世故的成語 描述世故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