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之國的成語 (22個)
-
1
父母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fù mǔ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出生的國家。指祖國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大魯,墳墓所處,父母之國,國危如此,二三了何為莫出?”
-
2
國中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guó zhōng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
- 成語出處:
-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國中之國’,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,無不恨恨不已。”
-
3
千乘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shèng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。春秋時指中等諸侯國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千乘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,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。”
-
4
四戰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sì zhàn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指四面平坦,無險可守,容易受攻擊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商君書 兵守》:“四戰之國貴守戰,負海之國貴攻戰。”《史記 樂毅列傳》:“趙,四戰之國也,其民習兵,伐之不可。”
-
5
天府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fǔ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天府:天生的倉庫;國:地區。原指土地肥沃、物產豐富的地區。后專指四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秦策一》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戰車萬乘,奮擊百萬,沃野千里,蓄積饒多,地勢形便,此所謂天府,天下之雄國也。”
-
6
形勝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shèng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形勝:地理形勢優越。指地勢優越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秦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險千里,持戟百萬。”
-
7
虎狼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hǔ láng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像虎和狼一樣兇猛的國家。比喻侵略成性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秦,虎狼之國,不可信。”
-
8
形親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qīn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指邊界相鄰而友好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張儀傳》:“今秦與楚,接境壤界,固形親之國。”
-
9
國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
- 成語拼音:
- guó bì zì fá,ér hòu rén fá zhī
- 成語解釋:
- 伐:討伐。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,然后別人才來攻伐。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夫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毀,而后人毀之;國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”
-
10
亡國之器
- 成語拼音:
- wáng guó zhī qì
- 成語解釋:
- 指象箸、玉杯之類的器皿,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征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貴直》:“亡國之器陳于廷,所以為戒。”
* 關于之國的成語 形容之國的成語 描述之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