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人體的成語 (14個)
-
1
四肢百骸
- 成語拼音:
- sì zhī bǎi hái
- 成語解釋:
- 人體的各個部分。泛指全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文天祥《高沙道中》詩:“四肢與百骸,屈曲如杯錈。”
-
2
豐豐滿滿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fēng mǎn mǎn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體胖得適度好看
- 成語出處:
-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29章:“黑眉花眼,一口白牙,身體發育得豐豐滿滿,正是莊稼人所夢想的那種女人。”
-
3
老態龍鐘
- 成語拼音:
- lǎo tài lóng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老態:老年人的體態;龍鐘:行動不靈活。形容年老體衰;動作遲緩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游《聽雨》:“老態龍鐘疾未平,更堪俗事敗幽情。”
-
4
三魂七魄
- 成語拼音:
- sān hún qī pò
- 成語解釋:
- 魂: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;魄: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。道家語,稱人身有“三魂七魄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抱樸子·地真》:“欲得通神,宜水火水形分,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。”
-
5
天人相應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rén xiāng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體與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變化
- 成語出處:
- 《靈樞·邪客》:“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。”
-
6
蟯蛔之死
- 成語拼音:
- náo huí zhī sǐ
- 成語解釋:
- 蟯:人體寄生蟲;蛔:蛔蟲。形容不勞而獲者終歸會失敗
- 成語出處:
- 《燕書》:“蟯蛔所藉以生者,在人腸胃之中也。”
-
7
要害之地
- 成語拼音:
- yào hài zhī dì
- 成語解釋:
- 要害:人體上能致命的部位,比喻軍事上處于至關重要位置的地方。多比喻軍事戰略要地。亦作“要害之處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3回:“凡東北一帶要害之地,皆其統轄,聲勢強盛。”
-
8
溢于言表
- 成語拼音:
- yì yú yán biǎo
- 成語解釋:
-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-
9
知疼著癢
- 成語拼音:
- zhī téng zháo yǎ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對親人的關懷、體貼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5回:“無奈二姐倒是個多情的人,以為賈璉是終身之主了,凡事倒還知疼著癢。”
-
10
脈絡貫通
- 成語拼音:
- mài luò guàn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脈絡:人體內的經絡。比喻事物前后連貫,條理清楚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序》:“然后此書之旨,支分節解,脈絡貫通。”
-
11
聳膊成山
- 成語拼音:
- sǒng bó chéng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肩膀聳起成了一個“山”字。形容人聳肩縮頸的相貌。也形容人體瘦削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游《衰疾》:“捉襟見肘貧無敵,聳膊成山瘦可知。”
-
12
吐故納新
- 成語拼音:
- tǔ gù nà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人體呼吸。呼出二氧化碳;吸進新鮮氧氣。后比喻揚棄舊的;吸進新的;不斷更新。故:舊的;納:吸入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刻意》:“吹呴呼吸,吐故納新。”
-
13
五臟六腑
- 成語拼音:
- wǔ zàng liù fǔ
- 成語解釋:
- 五臟:脾、肺、腎、肝、心;六腑: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、膽。人體內的各種器官。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:“每坐常閉目內視,存見五臟六腑,久久自得,分明了了。”
-
14
心膂股肱
- 成語拼音:
- xīn lǚ gǔ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膂:脊骨。股:大腿。肱: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。心、膂、股、肱都是人體的重要部分,比喻親近得力之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君牙》:“今命爾予翼,作股肱心膂。”
* 關于人體的成語 形容人體的成語 描述人體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