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人禍的成語 (13個)
-
1
天災人禍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āi rén huò
- 成語解釋:
- 天:自然。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。也比喻害人精(罵人的話)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馮玉蘭》第四折:“屠世雄并無此事,敢是另有個天災人禍,假稱屠世雄的么?”
-
2
寸草不留
- 成語拼音:
- cùn cǎo bù liú
- 成語解釋:
- 寸草:小草。①一根小草也不給留下。②亦比喻把人斬盡殺絕或把各種東西破壞殆盡;什么也不留下。③比喻把頭發剃得精光。④形容遭到天災人禍后破壞得十分嚴重的景象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樓鑰《攻媿集 英老真贊》:“大地一變,直教寸草不留。”
-
3
赤地千里
- 成語拼音:
- chì dì qiān lǐ
- 成語解釋:
- 赤:空無所有。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廣。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五代史 唐莊宗紀上》:“克用兵大掠晉絳,至于河中,赤地千里。”
-
4
瘡痍彌目
- 成語拼音:
- chuāng yí mí mù
- 成語解釋:
- 瘡痍:創傷;彌:滿。比喻觸目皆是天災人禍,窮困流離,民不聊生的景象
- 成語出處:
- 李大釗《大哀篇》:“大亂之后,滿地兵燹,瘡痍彌目,民生凋敝,亦云極矣。”
-
5
水火兵蟲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huǒ bīng chó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使古書遭受損毀的四種災害:水災、火災、戰亂和書蠹。也泛指各種天災人禍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病后雜談之余》:“今人標點古書而古書亡,因為他們亂點一通,佛頭著糞: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。”
-
6
易子析骸
- 成語拼音:
- yì zǐ xī hái
- 成語解釋:
- 謂易子而食,析骸而爨。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應劭《風俗通·皇霸·五伯》:“易子析骸,厥禍亦巨。”
-
7
禍福惟人
- 成語拼音:
- huò fú wéi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是禍是福均取決于人自身的所作所為。亦作“禍福由人”。參見“禍福同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楊炯《從弟去溢墓志銘》:“陰陽為道,大道無亭毒之心;禍福惟人,圣人有抑揚之教。”亭毒,養育。
-
8
禍福由人
- 成語拼音:
- huò fú yóu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是禍是福均取決于人自身的所作所為。同“禍福惟人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王錂《春蕪記 反目》:“天網恢恢真可信,須知禍福由人。”
-
9
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旦夕禍福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,dì yǒu dàn xī huò fú
- 成語解釋:
- 不測:料想不到。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,事先是無法預料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四折:“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旦夕禍福,那廝恰才無病。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?張千,你再去看來。”
-
10
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暫時禍福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,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
- 成語解釋:
- 不測:料想不到。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,事先是無法預料的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十回:“李足道‘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暫時禍福’,你怎么就保得無事?”
* 關于人禍的成語 形容人禍的成語 描述人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