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人行的成語 (12個)
-
1
看人行事
- 成語拼音:
- kàn rén xí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根據對方與自己的關系及身分的高低來處理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離婚》:“大概他也看人行事,咱平日不招惹他,他怎好意思趕盡殺絕。”
-
2
丈人行
- 成語拼音:
- zhàng rén háng
- 成語解釋:
- 丈人:對年長者的尊稱;行:行輩。指長輩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單于乃自謂‘我兒子,安敢望漢天子!漢天子,我丈人行’”
-
3
高世之行
- 成語拼音:
- gāo shì zhī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高世:超出世人;行:行為。超出世俗的行為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袁蓋晁錯列傳》:“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。”
-
4
行己有恥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jǐ yǒu chǐ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人行事,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
-
5
三人行,必有我師
- 成語拼音:
- sān rén xíng,bì yǒu wǒ shī
- 成語解釋:
- 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-
6
對牛彈琴
- 成語拼音:
- duì niú tán qín
- 成語解釋:
-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;白費口舌(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(主要譏諷說話的人);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;對外行人說內行話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矣。”
-
7
刁鉆古怪
- 成語拼音:
- diāo zuān gǔ guài
- 成語解釋:
- 刁鉆:狡詐。為人行事狡詐怪僻。也形容問題、題目冷僻、怪異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:“又各掛著一個粉漆牌兒,一個寫著‘刁鉆古怪’,一個寫著‘古怪刁鉆’。”
-
8
揀佛燒香
- 成語拼音:
- jiǎn fó shāo xiā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寒山《詩》之一五九:“擇佛燒好香,揀僧歸供養。”
-
9
目不邪視
- 成語拼音:
- mù bù xié shì
- 成語解釋:
- 邪:通“斜”。眼睛不偷看旁邊。比喻為人行止端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回:“婦人請竺同載。竺上車端坐,目不邪視。”
-
10
捉鬼放鬼
- 成語拼音:
- zhuō guǐ fàng g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又做壞事又裝好人的兩面派行為
- 成語出處:
-
11
祖述有自
- 成語拼音:
- zǔ shù yǒu zì
- 成語解釋:
- 祖述:效法或遵循前人的行為和學說。指效法前人,又有自己的創新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龔頤正《芥隱筆記·作詩祖述有自》:“鏗有‘花逐下山風’,杜有‘云逐度溪風’,祖述有自,青出于藍也。”
-
12
知止不殆
- 成語拼音:
- zhī zhǐ bù dài
- 成語解釋:
- 殆:危險。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。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”
* 關于人行的成語 形容人行的成語 描述人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