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人表的成語 (16個)
-
1
包藏禍心
- 成語拼音:
- bāo cáng huò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包藏:暗藏;禍心:害人之心。表示心里藏著壞主意;懷著害人的意圖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元年》:“小國無罪,恃實其罪。將恃大國之安靖已,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。”
-
2
插科打諢
- 成語拼音:
- chā kē dǎ hùn
- 成語解釋:
- 科:古代戲曲用語;插科:指劇中人的表情和動作;諢:戲謔;開玩笑;打諢:用詼諧的語言相戲謔。指演劇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逗引觀眾發笑。現也指在鄭重場合中插入的戲謔動作或言語。也作“撒科打諢”、“攙科散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高明《琵琶記 副末開場》:“休論插科打諢,也不尋宮數調,只看子孝與妻賢。”
-
3
大敵當前
- 成語拼音:
- dà dí dāng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當:面對、正在。強大的敵人就在前面。表示面對危難;處于嚴重的關頭。常用以形容局勢嚴重;不容忽視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大敵在前,而公傷臥、眾心懼矣。”
-
4
非親非故
- 成語拼音:
- fēi qīn fēi gù
- 成語解釋:
- 故:老友。不是親屬,也不是熟人。表示彼此沒有什么關系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肅《大唐新語 剛正》:“臣必以韋擢與盜非親非故,故當以貨求耳。”
-
5
改惡從善
- 成語拼音:
- gǎi è cóng shàn
- 成語解釋:
- 改去壞的、錯誤的;向好的、正確的方向轉化。指不做壞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壞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;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明則動,動則變。”漢 鄭玄注:“動,動人心也;變,改惡為善也。”
-
6
舉手加額
- 成語拼音:
- jǔ shǒu jiā é
- 成語解釋:
- 拱手與額相齊,是古人表示歡慶的意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亮《與韓子師侍郎書》:“百姓聞賢使君之來,舉手加額,以為天眼開矣。”
-
7
籠街喝道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jiē hè dào
- 成語解釋:
- 喝道:古時官員出行差役叫行人讓道。表示儀仗的威風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溫造傳》:“臣聞元和長慶中,中丞行李不過半坊,今乃遠至兩坊,謂之籠街喝道。”
-
8
貌合情離
- 成語拼音:
- mào hé qíng lí
- 成語解釋:
- 指兩個人表面合得來,實際上感情不合
- 成語出處:
-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5回:“雖克竭敬愛,而貌合情離,與從夫之義悖矣。”
-
9
歲不我與
- 成語拼音:
- suì bù wǒ yǔ
- 成語解釋:
- 年歲是不等人的。表示應該及時奮起,有所作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陽貨》:“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”
-
10
萬目睚眥
- 成語拼音:
- wàn mù yá zì
- 成語解釋:
- 睚:眼角;眥:眼框;睚眥:瞪眼睛。眾人瞪目表示憤怒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百口嘲謗,萬目睚眥。”
* 關于人表的成語 形容人表的成語 描述人表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