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體力的成語 (15個)
-
1
躬體力行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tǐ lì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躬體:親身體驗;力行:努力實行。親身體驗,努力實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林語堂《讀書救國謬論一束》:“倘是有人不但躬體力行其樂天主義,也只好送入瘋人院妥當。”
-
2
年輕力壯
- 成語拼音:
- nián qīng lì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壯:健壯。年紀輕;身體好;力氣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駱賓基《千人塔下的聲音》:“我立即走過去,因為我年輕力壯。”
-
3
身體力行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tǐ lì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親身體驗;努力實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泛論訓》:“圣人以身體之。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 力行近乎仁。”
-
4
縛雞之力
- 成語拼音:
- fù jī zhī lì
- 成語解釋:
- 縛:捆、綁。捆綁一只雞的力量。形容體力很弱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天然癡叟《石點頭》:“平日只會讀書寫字,刺繡描花,手無縛雞之力。”
-
5
精疲力竭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pí lì jié
- 成語解釋:
- 竭:盡。精神非常疲勞;體力消耗凈盡。形容極度疲乏;一點力氣也沒有。也作“精疲力盡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司馬光《司馬溫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》詩:“筋疲力弊不入腹,未議縣官租稅促。”
-
6
精力充沛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lì chōng pèi
- 成語解釋:
- 體力強盛,精神充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他精力充沛,兩眼閃光。”
-
7
心力交瘁
- 成語拼音:
- xīn lì jiāo cuì
- 成語解釋:
- 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。交:齊;瘁:過度的勞累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上卷:“由此心力交瘁,患疾遂卒。”
-
8
寶刀未老
- 成語拼音:
- bǎo dāo wèi lǎ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雖然年齡大了;但精神、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回:“忠怒曰:‘豎子欺吾年老!吾手中寶刀卻不老。’”
-
9
負薪之病
- 成語拼音:
- fù xīn zhī bìng
- 成語解釋:
- 負薪:指有病。指背柴勞累,體力還未恢復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臣弘行能不足以稱,素有負薪之病,恐先狗馬填溝壑。”
-
10
負薪之疾
- 成語拼音:
- fù xīn zhī jí
- 成語解釋:
- 負薪:指有病。指背柴勞累,體力還未恢復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復志賦并序》:“其明年七月,有負薪之疾,退休于居。”
-
11
負薪之憂
- 成語拼音:
- fù xīn zhī yōu
- 成語解釋:
- 意指背柴勞累,體力還未恢復。有病的謙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君使士射,不能,則辭以疾,言曰:‘某有負薪之憂。’”
-
12
馬疲人倦
- 成語拼音:
- mǎ pí rén juàn
- 成語解釋:
- 疲:疲勞;倦:勞倦。人馬疲倦困乏。形容體力疲勞不堪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吳起《吳子·治兵》:“馬疲人倦,而不解舍,所以不任其上。”
-
13
清身潔己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shēn jié jǐ
- 成語解釋:
- 謂保持自身節操,身體力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·可尚之傳》:“太保王弘每稱其清身潔己。”
-
14
未老先衰
- 成語拼音:
- wèi lǎo xiān shuāi
- 成語解釋:
- 年紀還不大就衰老了。多指由于精神或體力負擔過重而導致過早衰老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嘆發落》詩:“多病多愁心自知,行年未老發先衰。”
-
15
行不勝衣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bù shèng yī
- 成語解釋:
- 衣服都禁受不起,比喻體力衰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·非相》:“葉公子高,微小短瘠,行若將不勝其衣。”
* 關于體力的成語 形容體力的成語 描述體力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