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偏見的成語 (8個)
-
1
一隅之說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ú zhī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片面的說法;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王充等傳論》:“數子之言當世失得皆究矣,然多謬通方之訓,好申一隅之說。”李賢注:“一隅謂一方偏見也。”
-
2
化外之民
- 成語拼音:
- huà wài zhī mín
- 成語解釋:
- 化:開化;民:民眾。文明地區以外的民眾,即沒有開化的民眾。舊時統治階級的偏見,指中國教化達不到、法律管不著的少數民族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唐律疏義·名例》:“諸化外之人同類自相犯者,各依本俗法。”
-
3
以白詆青
- 成語拼音:
- yǐ bái dǐ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以白色詆毀青色。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否定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五:“寧藏拙而不為則可,若護其所短,而反譏人之所長,則不可。所謂以宮笑角,以白詆青者,謂之陋儒。”
-
4
以宮笑角
- 成語拼音:
- yǐ gōng xiào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宮、角,均為古代五音之一。拿宮調譏笑角調。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諷刺、否定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劉晝《新論·文武》:“今代之人,為武者則非文,為文者則嗤武,各執其所長而相是非,猶以宮笑角,非適才之情,得實之論也。”
-
5
攻其一點,不及其余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qí yī diǎn,bù jí qí yú
- 成語解釋:
- 對于人或事不從全面看,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。多指有偏見的批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華半月刊》1959年第2期:“那些還不覺悟的人就冷眼旁觀,吹毛求疵,攻其一點,不及其余。”
-
6
好丹非素
- 成語拼音:
- hào dān fēi sù
- 成語解釋:
- 愛好紅色,反對白色。比喻對事物有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江淹《雜體》詩序:“至于代之諸賢,各滯所迷,莫不論甘則忌辛,好丹則非素。”
-
7
家言邪學
- 成語拼音:
- jiā yán xié xué
- 成語解釋:
- 家言:一家之言,指偏見;邪:不正當;邪學:邪說。指偏見邪說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流丸止于甌臾,流言止于知者。此家言邪學所以惡儒者也。”
-
8
通脫不拘
- 成語拼音:
- tōng tuō bù jū
- 成語解釋:
- 通脫:放達不拘小節;不拘:不受限制。形容放達而不受禮法和世俗偏見的束縛
- 成語出處:
- 葉圣陶《微波》:“你從前那么通脫不拘,大家都稱贊。”
* 關于偏見的成語 形容偏見的成語 描述偏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