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決不能的成語 (28個)
-
1
委決不下
- 成語拼音:
- wěi jué bù xià
- 成語解釋:
- 一再猶豫,不能決定下來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2卷:“心中委決不下。其妻長舌夫人王氏適至,問道:‘相公有何事遲疑?’”
-
2
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
- 成語拼音:
- nán shān kě yí,pàn bù kě yáo
- 成語解釋:
- 南山:終南山;判:裁決;搖:動搖。終南山可以移動,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也。”
-
3
斷乎不可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hū bù kě
- 成語解釋:
- 斷乎:果斷的樣子;可:可以,能夠。指堅決或絕對不能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隨感錄》:“如何掃除?萬萬不能,也斷乎不可!”
-
4
力不能支
- 成語拼音:
- lì bù néng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力量不能支撐。表示事到危難時候;想要挽救、解決;但力量不夠。
- 成語出處:
- 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廈將傾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-
5
南山可移,此案不動
- 成語拼音:
- nán shān kě yí,cǐ àn bù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南山:終南山;動:動搖。終南山可以移動,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》:“終以為南山可移,此案不動。”
-
6
遲疑不決
- 成語拼音:
- chí yí bù jué
- 成語解釋:
- 猶豫疑惑,不能決定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 段文振傳》:“遲疑不決,非上策也。”
-
7
持疑不決
- 成語拼音:
- chí yí bù jué
- 成語解釋:
- 疑:疑慮。心懷疑慮,遲遲不能決定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薛善傳》:“而崇禮猶持疑不決。”
-
8
猶豫未決
- 成語拼音:
- yóu yù wèi jué
- 成語解釋:
- 猶豫:遲疑。拿不定主意,不能做出決斷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裴寂傳》:“高祖將先定京師,議者恐通為后患,猶豫未決。”
-
9
持疑不定
- 成語拼音:
- chí yí bù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疑:疑慮。心懷疑慮,遲遲不能決定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二卷:“眾人持疑不定,六郎亦悶悶不樂。”
-
10
斷然不可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rán bù kě
- 成語解釋:
- 斷然:堅決果斷的樣子;可:可以,能夠。指堅決或絕對不能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景清道:‘賢侄,此事斷然不可。’”
-
11
不痛不癢
- 成語拼音:
- bù tòng bù yǎ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評論、批評等不能觸及實質;沒切中要害;不解決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炳《情郵記 反噬》:“這事不痛不癢,卻是一個大題目。”
-
12
不癢不痛
- 成語拼音:
- bù yǎng bù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既不痛也不癢。比喻不中肯,沒觸及要害,不能徹底解決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不癢不痛,渾身上或寒或熱;沒撩沒亂,滿腹中又飽又饑。”
-
13
當斷不斷
- 成語拼音:
- dāng duàn bù du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春申君列傳論》:“語曰:‘當斷不斷,反受其亂。’”
-
14
雷打不動
- 成語拼音:
- léi dǎ bù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決心和意志堅定;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動搖;或形容不可改變的規定和制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,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干到吃晚飯。”
-
15
徘徊不前
- 成語拼音:
- pái huái bù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徘徊:來回地行走。猶豫不決,停步不前。比喻總在一個地點不能前進
- 成語出處:
- 成仿吾《長征回憶錄》:“林彪又消極抗令,徘徊不前,受到軍委的嚴厲批評。”
-
16
相持不下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chí bù xià
- 成語解釋:
- 不下:不能解決。指雙方勢均力敵;互相抗爭;各不相讓;誰也戰勝不了對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燕齊相持而不下,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。”
-
17
遠水救不得近火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“只是遠水救不得近火,小兄其實等不得那從容的事了。”
-
18
義不反顧
- 成語拼音:
- yì bù fǎn gù
- 成語解釋:
- 反顧:回頭看。①義:通“議”,考慮,打主意,選擇。決策時連回頭看的功夫都沒有。形容毫不猶豫,極為迅速地作出某項決定。亦作“計不反顧”。②為了正義只能奮勇向前,不猶豫回顧。亦作“義無反顧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夫邊郡之士,聞烽舉燧燔,皆攝弓而馳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屬,唯恐居后,觸白刃,冒流矢,義不反顧,計不旋踵,人懷怒心,如報私讎。”
-
19
剪枝竭流
- 成語拼音:
- jiǎn zhī jié liú
- 成語解釋:
- 剪:絞切;竭:干涸。剪斷樹枝,使支流干涸。比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高閭傳》:“堰水先塞其源,伐木必拔其本,源不塞,本不拔,雖剪枝竭流,終不可絕矣。”
-
20
遠水難救近火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shuǐ nán jiù jìn huǒ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是遠水難救近火,可惜這間興處店面沒有貨賣。”
* 關于決不能的成語 形容決不能的成語 描述決不能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