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出言的成語 (12個)
-
1
出言吐語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tǔ yǔ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出言吐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平山冷燕》第六回:“宋信見冷絳雪出言吐語伶牙利齒,先有三分懼怯,不敢多言,只喏喏而已。”
-
2
出言吐詞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tǔ cí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出言吐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詞采》:“無論生為衣冠仕宦,旦為小姐夫人,出言吐詞,當有雋雅雍容之度。”
-
3
出言無忌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wú jì
- 成語解釋:
- 出言:說話;忌:忌憚。說話沒有忌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,但此人因才高運蹇,抑郁不平。”
-
4
出言不遜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bù xùn
- 成語解釋:
- 言:話;說;出言:說話;遜:謙讓;恭順。說話不客氣;沒有禮貌。也作“出口不遜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張郃傳》:“圖(郭圖)慚,又更譖郃曰:‘郃快軍敗,出言不遜。’郃懼,乃歸太祖。”
-
5
出言成章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chéng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本意是出言便成為規范,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修務訓》:“舜二瞳子,是謂重明,作事成法,出言成章。”
-
6
出言吐氣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tǔ qì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談吐。指說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[魏公]與國夫人盧氏偶坐于堂,公忽微笑不已,夫人訝而訊之,曰:‘此中有樂人孫子,多出言吐氣,甚令人笑。’”
-
7
出口成章
- 成語拼音:
- chū kǒu chéng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章:篇章。話出口就能成文章。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。也作“出言有章”、“脫口成章”、“出言成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》引北魏 崔浩曰:“言出口成章,詞不窮竭,若滑稽之吐酒。”
-
8
溢于言表
- 成語拼音:
- yì yú yán biǎo
- 成語解釋:
-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-
9
出言無狀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wú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放肆,沒有禮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3回:“他小主人下了第,正沒好氣,他卻自以為本事大的了不得,便出言無狀起來。”
-
10
忠言讜論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yán dǎng lùn
- 成語解釋:
- 讜:正直。出言忠誠,立論正直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宋孝宗《經進東坡文集序》:“故贈太師謚文忠蘇軾,忠言讜論,立朝大節,一時廷臣無出其右。”
-
11
出言有章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yǒu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有條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黃黃,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歸于周,萬民所望。”
-
12
以忍為閽
- 成語拼音:
- yǐ rěn wéi hūn
- 成語解釋:
- 用忍耐作門。表示不輕易動怒而出言傷人,以免招來禍患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禹錫《口兵戒》:“戒哉我口之啟,爾心之門。無為我兵,當為我藩。以慎為鍵,以忍為閽。可以多食,勿以多言。”
* 關于出言的成語 形容出言的成語 描述出言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