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前人的成語 (51個)
-
1
前人種樹,后人乘涼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rén zhòng shù,hòu rén chéng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。亦作“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陸士諤《續孽海花》第32回:“前人種樹,后人乘涼。反把那種樹的人殺了,還有甚么公理呢!”
-
2
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rén zāi shù,hòu rén chéng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翟灝《通俗編 卷一 俚語對句》:“今年種竹,來年吃筍;前人種樹,后人乘涼。”
-
3
蹈襲前人
- 成語拼音:
- dǎo xí qiá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蹈襲:因襲,沿用。因襲前人,缺乏創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米芾傳》:“芾為文奇險,不蹈襲前人軌轍。”
-
4
超前絕后
- 成語拼音:
- chāo qián jué hòu
- 成語解釋:
- 謂超越前人,以后也無一可相比。南朝梁·沈約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“絕后光前”李善注引《晉起居注·安帝詔》曰:“元功盛德,超前絕后。”《野叟曝言》六九回:“飛娘咋舌驚嘆道:‘天下有這等奇烈女子,守節不變,猶人所能,至寧死而不顯,婆婆之失,則真可超前絕后矣。’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沈約《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“絕后光前”李善注引《晉起居注·安帝詔》曰:“元功盛德,超前絕后。”
-
5
絕后光前
- 成語拼音:
- jué hòu guāng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絕:斷絕;光:光大,擴充。擴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,做出了后人難以做到的事。形容功業偉大或成就卓著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洪邁《容齋四筆 藍田丞壁記》:“而堤文友拔超峻,光前絕后,以柳視之,殆猶碔砄之美玉也。”
-
6
前人失腳,后人把滑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rén shī jiǎo,hòu rén bǎ huá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吸取人家失敗的教訓,小心謹慎,免得再失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何孟春《馀冬序錄摘抄》第六卷:“今世俚語:‘前人失腳,后人把滑’,即漢諺“前車覆,后車戒‘之義也。”
-
7
前車可鑒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chē kě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。鑒:引申為教訓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史稿 劉韻珂傳》:“洋人在粵,曾經就撫,迨給銀后,滋擾不休,反復性成,前車可鑒。”
-
8
前危后則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wēi hòu zé
- 成語解釋:
- 前人的危亡,后人應引以為戒。猶言前車之覆,后車之鑒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三年》:“地列酒泉,天垂酒池,杜康妙識,儀狄先知。紂喪殷邦,桀傾夏國,由此言之,前危后則。”
-
9
卻行求前
- 成語拼音:
- què xíng qiú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語本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,往古者所以知今也。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,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,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也。”后因以“卻行求前”謂以倒退求前進,比喻方法不對,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,往古者所以知今也。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,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,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也。”
-
10
踵武前賢
- 成語拼音:
- zhǒng wǔ qián xián
- 成語解釋:
- 踵:腳跟。武:足跡。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”
-
11
前人種德后人收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
- 成語解釋:
- 德:德行。指上輩的人有德行,后輩的人會受到恩惠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惟敏《商調·集賢賓·歸田自壽》:“恰才個繞蝸居編菊籬,又報道步蟾宮折桂手,端的是前人種德后人收。”
-
12
自我作古
- 成語拼音:
- zì wǒ zuò gǔ
- 成語解釋:
- 由自己創始;不效法前人(作古:創始;創新)。指有所創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唐大詔令集 貞觀五年封建功臣詔》:“自我作古,未必專依前典。”
-
13
繼往開來
- 成語拼音:
- jì wǎng kāi lái
- 成語解釋:
- 繼:繼承;往:過去;來:未來。繼承前人的事業;開辟未來的道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王守仁《傳習錄》上卷:“文公精神氣魄大,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,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。”
-
14
遺惠余澤
- 成語拼音:
- yí huì yú zé
- 成語解釋:
-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澤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摯虞傳》:“前乙巳赦書,遠稱先帝遺惠余澤,普增位一等,以酬四海欣戴之心。”
-
15
殷鑒不遠
- 成語拼音:
- yīn jiàn bù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殷:指商朝后期;鑒:鏡子。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。后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”
-
16
英特邁往
- 成語拼音:
- yīng tè mài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邁往:超越前人。英俊威武的姿態超越前人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山谷中》:“至東坡則云:‘平生萬事足,所欠惟一死。’英特邁往之氣可畏而仰哉!”
-
17
殘膏剩馥
- 成語拼音:
- cán gāo shèng fù
- 成語解釋:
- 殘:剩余;膏:油脂;馥:香氣。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 杜甫傳贊》:“渾涵汪茫,千匯萬狀,兼古今而有之,他人不足,甫乃厭余,殘膏剩馥,沾丐后人多矣。”
-
18
述而不作
- 成語拼音:
- shù ér bù zuò
- 成語解釋:
- 只是闡明前人的成說;自己并無創新之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
-
19
蕭規曹隨
- 成語拼音:
- xiāo guī cáo suí
- 成語解釋:
- 蕭何定下的政策規章制度;曹參全盤繼承。借指后人沿襲前人遺制。蕭:蕭何;西漢初年丞相;規:規矩;規章;曹:曹參;蕭何死后;繼任丞相;隨:跟隨;沿襲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揚雄《解嘲》:“夫蕭規曹隨,留侯畫策,陳平出奇,功若泰山,響若阺隤。”
-
20
不知甘苦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ī gān kǔ
- 成語解釋:
- 甘苦:甜和苦,多偏指苦。分不清是甜還是苦。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對前人的艱辛沒有體會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 魯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上》:“少嘗苦曰苦,多嘗苦曰甘,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辨矣。”
* 關于前人的成語 形容前人的成語 描述前人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