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割斷的成語 (8個)
-
1
割席分坐
- 成語拼音:
- gē xí fēn zuò
- 成語解釋:
- 席:坐席。把席割斷,分開坐。比喻朋友絕交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德行》:“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冕過門者,寧讀書如故,歆廢書出看。寧割席分坐,曰:‘子非吾友也。’”
-
2
以義割恩
- 成語拼音:
- yǐ yì gē ēn
- 成語解釋:
- 義:道義。用大義割斷私恩。指秉公辦事,不殉私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孝成趙皇后傳》:“夫小不忍亂大謀,恩之所不能已者義之所割也。”
-
3
以義斷恩
- 成語拼音:
- yǐ yì duàn ēn
- 成語解釋:
- 用大義割斷私恩。謂秉公行事,不徇私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劉毅傳》:“凡所以立品設狀者,求人才以理物也,非虛飾名譽,相為好丑。雖孝悌之行,不施朝廷,故門外之事,以義斷恩。”
-
4
鉛刀一割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dāo yī gē
- 成語解釋:
- 鉛刀雖不鋒利,偶爾用得得當,也能割斷東西。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。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班超傳》:“況臣奉大漢之威,而無鉛刀一割之用呼?”
-
5
斷織之誡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zhī zhī jiè
- 成語解釋:
- 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,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。后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列女傳 母儀傳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學而歸,孟母方績,問曰:'學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斷其織。孟子懼而問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學,若吾斷斯織也。'”
-
6
斷杼擇鄰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zhù zé lín
- 成語解釋:
-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,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;孟母三遷居處,選擇良好的環境,來影響孟子的成長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列女傳 母儀傳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學而歸,孟母方績,問曰:'學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斷其織。孟子懼而問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學,若吾斷斯織也。'”
-
7
翦草除根
- 成語拼音:
- jiǎn cǎo chú gēn
- 成語解釋:
- 翦:“剪”的異體字;割斷;翦草:割草;除:去掉。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。比喻除去禍根;不留后患。也作“剪草除根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 魏收《為侯景叛移梁潮文》: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
-
8
截然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jié rán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截然:界限分明;像割斷的一樣。形容兩種事物沒有一點必然聯系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墳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》:“直到近來,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,才知道孩子的世界,與成人截然不同。”
* 關于割斷的成語 形容割斷的成語 描述割斷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