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辦法的成語 (163個)

    101

    情急智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g jí zhì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情況緊急時;突然想出了解決問題的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2回:“湯升情急智生,忽然想出一條注意。”
    102

    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nián zhī bìng,qiú sān nián zhī 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。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,事到臨頭再想就來不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    103

    巧取豪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ǎo qǔ háo d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巧取:耍弄各種花招騙取;豪奪:仗勢強占。耍花招騙取;用強硬手段奪得。指用各種不正當的奪取財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》:“怪君何處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奪古來有,一笑誰似癡虎頭。”
    104

    權宜之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uán yí zhī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權:姑且、暫且。宜:適宜。計:計謀、。指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王允傳》:“及在際會,每乏溫潤之色,杖正持重,不循權宜之計,是以群下不甚附之。”
    105

    人貧智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pín zhì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,思想遲鈍,也就不多了。同“人窮智短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古今小說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常言道‘人貧智短’,他恁地貧困,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?”
    106

    死搬硬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ǐ bān yìng t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顧實際情況,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驗,照抄別人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107

    生財有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cái yǒu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生財有個大原則,后指搞錢很有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生財有大道,生之者眾,食之者寡,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則財恒足矣。”
    108

    三個臭皮匠,賽過諸葛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個好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109

    扇火止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 huǒ zhǐ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沸:沸騰,指水滾開。用扇風助長火勢的來停止水沸騰。比喻采取的與希望達到的目的正好相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吳書》:“風聲流聞,震蕩城邑,丘墻懼于橫暴,貞良化為群惡,此何異乎抱薪救焚,扇火止沸哉!”
    110

    水來土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lái tǔ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針對具體情況;采取相應的措施、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:“自古道兵來將迎,水來土堰,他若領兵前來,俺這里領兵與他交鋒。”
    111

    三年之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nián zhī 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。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,事到臨頭再想就來不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    112

    束手待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ǒu dài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捆起手來等死。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;坐著等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禮志十七》:“與其束手待斃,曷若并計合謀,同心戮力。”
    113

    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shì shà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,只能出走了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114

    三十六策,走為上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wéi shàng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,以逃走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,只能出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115

   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jì,zǒu wéi shà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;只能出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116

    三十六著,走為上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zhāo,zǒu wéi shàng zh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著:下棋落子,比喻計策或手段。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,只能出走了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兒,三十六著,走為上著,只恐沒處走。’”
    117

    束手無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ǒu wú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策:。就像手被捆住一樣;一點也沒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王柏《魯齋集》:“士大夫念慮不及此,一旦事變之來,莫不束手無策。”
    118

    手眼通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yǎn tō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多,手段高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,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。”
    119

    速戰速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ù zhàn sù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。也比喻用迅速的完成任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四世同堂 偷生 五十一》:“戰爭已拖了一年多,而一點看不出速決的希望。”
    120

    善自為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 zì wéi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桓公六年》:“君子曰:‘善自為謀。’”
    * 關于辦法的成語 形容辦法的成語 描述辦法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