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發表的成語 (25個)
-
1
大發議論
- 成語拼音:
- dà fā yì lùn
- 成語解釋:
- 發:表達,傳達。盡情地發表各種意見和評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6回:“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談起來,一會兒大發議論,一會兒又竭力恭維。”
-
2
白發千丈
- 成語拼音:
- bái fà qiān zhà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頭發既白且長,表示人因愁思過重而容顏衰老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白《秋浦歌》詩:“白發三千丈,緣愁似個長。”
-
3
巧發奇中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fā qí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發:射箭,比喻發言。形容善于乘機發表意見,后能為事實所證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孝武本紀》:“少君資好方,善為巧發奇中。”
-
4
不可言宣
- 成語拼音:
- bù kě yán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言:言語;宣:發表,表達。指不是言語所能表達的(用在說事物的奧妙、味道)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天占山德韶國師》:“諸法寂滅相,不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為人?”
-
5
開誠布公
- 成語拼音:
- kāi chéng bù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開誠:敞開胸懷;表示誠意;布公: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。指坦白無私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》:“諸葛亮之為相國也……開誠心,布公道。”
-
6
引玉之磚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ù zhī zhuān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表示謙虛的話。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:“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”
-
7
直抒己見
- 成語拼音:
- zhí shū jǐ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直:直爽;抒:抒發;表達。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方苞《與李剛主書》:“倘鑒愚誠,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語,一切稚芟,而直抒己見,以共明孔子之道。”
-
8
知無不言
- 成語拼音:
- zhī wú bù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(言:說話)。形容發表意見毫無保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崔光傳》:“臣之愚識,知無不言。”
-
9
各抒己見
- 成語拼音:
- gè shū jǐ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抒:抒發,發表。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74回:“據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見,出個式子,豈不新鮮些?”
-
10
百家爭鳴
- 成語拼音:
- bǎi jiā zhē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百家:原指先秦時代各種思想流派;后指各種政治、學術思想;鳴:指發表意見。我國春秋戰國時代;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;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;如儒、道、法、墨、陰陽、名、縱橫、雜、農等名家稱為諸子百家。他們各自著書立說;在政治上、學術上展開爭論呈現出繁榮景象;后世稱為百家爭鳴。今指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藝文志》:“凡諸子百家,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善,以此馳說,聯合諸侯。”
-
11
唱反調
- 成語拼音:
- chàng fǎn diào
- 成語解釋:
- 發表完全對立的言論;采取對立的舉措
- 成語出處:
- 張潔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鄭子云在會上,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調,至少也得鬧出點新花樣。”
-
12
唱高調
- 成語拼音:
- chàng gāo diào
- 成語解釋:
- 發表似乎高明但脫離實際的論調或說得很好聽而不實際去做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茅盾選集·雷雨前》:“外邊樹梢頭的蟬兒卻在那里唱高調:‘要死喲!要死喲!’”
-
13
廣開言路
- 成語拼音:
- guǎng kāi yán lù
- 成語解釋:
- 盡量創造使人們能充分發表意見的條件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來歷傳》:“朝廷廣開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貸。”
-
14
敢想敢干
- 成語拼音:
- gǎn xiǎng gǎn gàn
- 成語解釋:
-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康濯《太陽初升的時候》:“其實既是個細琢細磨的能人巧匠,也有著敢想敢干的猛烈勁兒。”
-
15
敢想敢說
- 成語拼音:
- gǎn xiǎng gǎn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敢于沖破某種束縛思索問題和發表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謝覺哉《青年人怎樣鍛煉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說也是一種斗爭。首先要和自己的舊思想作斗爭。”
-
16
抗顏高議
- 成語拼音:
- kàng yán gāo yì
- 成語解釋:
- 抗顏:不看別人的顏色;高議:發表高明的議論。指態度嚴正地闡述自己的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上劉侍讀書》:“抗顏高議,自以無前。”
-
17
評頭品足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tóu pǐn zú
- 成語解釋:
- 評、品:評論;區分高低優劣。原指無聊的人評論婦女的容貌;后泛指發表評論;隨意挑剔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阿寶》:“女起遽去,眾情顛倒,評頭品足,紛紛如狂。”
-
18
千錘打鑼,一錘定聲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uí dǎ luó,yī chuí dì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李文亢《婚事》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聲,最后還是中祥開了腔。”
-
19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uí dǎ luó,yī chuí dì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長,你就決定吧。”
-
20
七嘴八舌
- 成語拼音:
- qī zuǐ bā shé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多嘴雜;議論紛紛。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好逑傳》第五回:“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,忽被鐵公子攔住,便七嘴八舌地亂嚷。”
* 關于發表的成語 形容發表的成語 描述發表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