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受害的成語 (14個)
-
1
玩火自焚
- 成語拼音:
- wán huǒ zì fén
- 成語解釋:
- 玩火的必定會燒了自己。比喻干冒險或害人的勾當;最后受害的還是自己。玩:玩弄;焚:燒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四年》:“夫兵,猶火也,弗戢,將自焚也。”
-
2
誤國害民
- 成語拼音:
- wù guó hài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讓國家受害,人民遭殃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74回:“張俊身為大將,不思報效,專權亂政,誤國害民。”
-
3
擔驚受怕
- 成語拼音:
- dān jīng shòu pà
- 成語解釋:
- 驚:驚恐。擔受驚恐、害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三折:“俺出門紅月乍平西,歸時猶未夕陽低,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。”
-
4
誤國殄民
- 成語拼音:
- wù guó tiǎn mín
- 成語解釋:
- 殄:滅絕。讓國家受害,人民遭殃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洪君疇》:“貪繆之柏,誤國殄民,逐之已晚。”
-
5
病國殃民
- 成語拼音:
- bìng guó yā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使國家受害,人民遭受苦難。明·桑紹良《獨樂園》楔子:“只因誤用了王安石,創立新法,招呼黨類,病國殃民,天下騷然。”亦作“禍國殃民”。郭沫若《不讀書好求甚解》:“你們的動機不怕就出于利國福民,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~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窮邸遇俠客》:“只為李林甫、楊國忠相繼為相,妒賢妒能,病國殃民,屈在下僚,不能施展其才。”
-
6
鴻離魚網
- 成語拼音:
- hóng lí yú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鴻:鴻雁;離:通“罹”,遭受。張網捕魚,捉到的是鴻雁。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無端受害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黃遵憲《已亥雜詩》:“鴻離魚網驚相避,無信憑誰寄與渠。”
-
7
作法自斃
- 成語拼音:
- zuò fǎ z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斃:倒下;死去。自己立法;卻使自己受害。比喻自作自受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商君列傳》:“商君亡至關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無驗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嘆曰:‘嗟乎!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-
8
自食其果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í qí guǒ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
-
9
關門養虎,虎大傷人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mén yǎng hǔ,hǔ dà shā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縱容助長壞人壞事,到頭來自己受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40回:“古人說的‘關門養虎,虎大傷人’。這個東西,如何養得熟的。”
-
10
禍近池魚
- 成語拼音:
- huò jìn shi yú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殃及池魚。比喻無辜而受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隋·盧思道《勞生論》:“淫刑以逞,禍近池魚,耳聽惡來之讒,足踐龍逢之血。”
-
11
禍及池魚
- 成語拼音:
- huò jí shi yú
- 成語解釋:
- 猶殃及池魚。比喻無辜波及而受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應劭《風俗通》:“城門失火,禍及池魚。”
-
12
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
- 成語拼音:
- pǐ fū wú zuì,huái bì qí zuì
- 成語解釋:
- 百姓本沒有罪,因身藏璧玉而獲罪。原指財寶能致禍。后亦比喻有才能、有理想而受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。”
-
13
玉石同沉
- 成語拼音:
- yù shí tóng ch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善惡一齊受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元帝《馳檄告四方》:“孟諸焚燎,芝艾俱盡;宣房河決,玉石同沉。”
-
14
作法自弊
- 成語拼音:
- zuò fǎ zì bì
- 成語解釋:
- 謂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語出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(秦惠王)發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關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無驗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嘆曰:‘嗟乎!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(秦惠王)發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關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無驗者,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嘆曰:‘嗟乎!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’”
* 關于受害的成語 形容受害的成語 描述受害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