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口形的成語 (9個)
-
1
聱牙戟口
- 成語拼音:
- áo yá jǐ kǒu
- 成語解釋:
- 聱牙:不順口。形容文詞艱澀,拗口難讀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 文苑傳三 李攀龍》:“所擬樂府,或更古數字為己作,文則聱牙戟口,讀者至不能終篇。”
-
2
鉗口撟舌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kǒu jiǎo shé
- 成語解釋:
- 閉口翹舌。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史稿·朱琦傳》:“一旦遇大利害,搶攘無措,鉗口撟舌而莫敢言。”
-
3
攛拳攏袖
- 成語拼音:
- cuān quán lǒng xiù
- 成語解釋:
- 捏緊拳頭,卷起袖口。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35回:“出到大門外,汪為露還攛拳攏袖要打那侯小槐。”
-
4
撫胸呼天
- 成語拼音:
- fǔ xiōng hū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撫胸:拍打胸口。拍打胸口大聲叫天。形容極度悲痛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祭章孟容文》:“今昔見君,累然在疚,撫胸呼天,天不我覆。”
-
5
佶屈聱口
- 成語拼音:
- jí qū áo kǒu
- 成語解釋:
- 佶屈:曲折、不通順;聱口:不順口。形容文句艱澀,不通順暢達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王陽明禮贊》:“佶屈聱口的古書在青年實在不易理解,只徒糜費時日。”
-
6
佶屈聱牙
- 成語拼音:
- jí qū áo yá
- 成語解釋:
- 佶屈:曲折、不通順;聱牙:拗口、不上口。形容文詞艱澀生僻、拗口難懂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周誥殷盤,佶屈聱牙。”
-
7
艱深晦澀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shēn huì sè
- 成語解釋:
- 艱深:文辭深奧難懂;晦澀:意義隱晦,不順口。形容筆調深僻、寓意難以理解的文章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黃伯思《東觀余論 校定楚辭序》:“故分章辦事,以其所對,別附于問,庶幾覽者瑩然,知子厚之文不茍為艱深也。宋 陳振孫《直齋書錄解題 別集上》:“為文而晦澀若此,其湮弗沒傳也。
-
8
破綻百出
- 成語拼音:
- pò zhàn bǎi chū
- 成語解釋:
- 綻:裂開;破綻:指衣服上的裂口。形容說話、做事漏洞很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李侗《李廷平集 答問下》:“卻回頭看釋氏之書,漸漸破綻百出。”
-
9
七扭八拗
- 成語拼音:
- qī niǔ bā ào
- 成語解釋:
- 拗:拗口。形容十分別扭不通順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六回:“拿起讀了兩遍,雖不深知其味,念來卻十分順口,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。”
* 關于口形的成語 形容口形的成語 描述口形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