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嘆氣的成語 (13個)
-
1
唉聲嘆氣
- 成語拼音:
- āi shēng tàn qì
- 成語解釋:
- 唉聲:嘆氣聲;因傷感憂悶、苦痛而發出嘆息的聲音。也寫作“哀聲嘆氣”、“噯聲嘆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3回:“我看你臉上一團私欲愁悶氣色,這會兒子又唉聲嘆氣,你那些還不足?還不自在?”
-
2
哀聲嘆氣
- 成語拼音:
- āi shēng tàn q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因傷感郁悶或悲痛而嘆息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38卷:“終日他沒心沒想,哀聲嘆氣。”
-
3
咳聲嘆氣
- 成語拼音:
- hāi shēng tàn qì
- 成語解釋:
- 因憂傷、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
- 成語出處:
- 《負曝閑談》第六回:“江裴度無法,只得咳聲嘆氣的出得行門,偏偏包車夫又不知去向,把他恨得跺腳。”
-
4
長吁短嘆
- 成語拼音:
- cháng xū duǎn tàn
- 成語解釋:
- 吁:嘆氣。長聲、短聲不住地嘆氣。多為人心情煩悶、郁結不舒的表現。也作“短嘆長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少可有一萬聲長吁短嘆,五千遍搗枕捶床。”
-
5
噯聲嘆氣
- 成語拼音:
- ài shēng tàn qì
- 成語解釋:
- 因傷感、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0回:“薛蟠急得說又不好,勸又不好,打又不好,央告又不好,只是出入噯聲嘆氣。”
-
6
短嘆長吁
- 成語拼音:
- duǎn tàn cháng xū
- 成語解釋:
- 吁:嘆息。短一聲、長一聲不停地嘆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不見時準備著千言萬語,得相逢都變做短嘆長吁。”
-
7
喟然嘆息
- 成語拼音:
- kuì rán tàn xī
- 成語解釋:
- 喟然:嘆氣的樣子。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嘆息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崔琰傳》:“太祖貴其公亮,喟然嘆息,遷中尉。”
-
8
短吁長嘆
- 成語拼音:
- duǎn xū cháng tàn
- 成語解釋:
- 吁:嘆氣。長聲、短聲不住地嘆息不止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楊暹《西游記》第四本第15出:“我今日得救還,草舍間、免了些短吁長嘆。”
-
9
喟然而嘆
- 成語拼音:
- kuì rán ér tàn
- 成語解釋:
- 喟然:嘆氣的樣子。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嘆息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昔者仲尼與于蠟賓,事畢,出游于觀上,喟然而嘆。”
-
10
喟然長嘆
- 成語拼音:
- kuì rán cháng tàn
- 成語解釋:
- 喟然:嘆氣的樣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。’”
-
11
喟然太息
- 成語拼音:
- kuì rán tài xī
- 成語解釋:
- 喟然:嘆氣的樣子;太息:大聲嘆氣。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嘆息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伯樂喟然太息曰:‘一至于此乎!’”
-
12
欷歔嘆息
- 成語拼音:
- xī xū tàn xī
- 成語解釋:
- 欷歔:抽咽聲。指低聲嘆氣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65回:“說時不住的欷歔嘆息。”
-
13
欷歔流涕
- 成語拼音:
- xī xū liú tì
- 成語解釋:
- 欷歔:嘆氣,抽咽聲。嘆氣流淚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1回:“對曰:‘為人臣而不能使主保全境土,心實悲慚,無顏早見耳。’言汔,欷歔流涕。”
* 關于嘆氣的成語 形容嘆氣的成語 描述嘆氣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