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同事的成語 (19個)
-
1
同工異曲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gōng yì qǔ
- 成語解釋:
- 工:細致,巧妙;異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。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講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異曲。”
-
2
因事制宜
- 成語拼音:
- yīn shì zhì yí
- 成語解釋:
- 因:根據;制:制定;宜:適當。根據不同的事情,制定適宜的措施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班固《漢書 韋賢傳》:“明王之御世也,遭時為法,因事制宜。”
-
3
一刀切
- 成語拼音:
- yī dāo qiē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用劃一的辦法處理情況或性質不同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心武《鐘鼓樓》第一章:“世界上的事,沒有一刀切的時候,沒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滿的時候。”
-
4
不敢茍同
- 成語拼音:
- bù gǎn gǒu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茍:茍且。不敢隨便地同事。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
-
5
袍澤之誼
- 成語拼音:
- páo zé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袍澤:長袍與內衣,泛指軍隊中的同事。指軍隊中同事的交情、友誼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秦風·無衣》:“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。王于興師,修我戈矛,與子同仇。豈曰無衣,與子同澤。”
-
6
冰炭不同器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個器具里。比喻性質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,不能相容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顯學》:“夫冰炭不同器而久,寒暑不兼時而至,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。”
-
7
混為一談
- 成語拼音:
- hùn wéi yī tán
- 成語解釋:
- 混:攙雜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;說成是相同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萬口和附,并為一談。”
-
8
并為一談
- 成語拼音:
- bìng wéi yī tán
- 成語解釋:
-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,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萬口和附,并為一談。”
-
9
以水濟水
- 成語拼音:
- yǐ shuǐ jǐ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雷同附和,對事情沒有好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謂可,據亦曰可,君所謂否,據亦曰否。若以水濟水,誰能食之?”
-
10
比物連類
- 成語拼音:
- bǐ wù lián lèi
- 成語解釋:
- 比物:比喻;連:連綴;類:相同的事物。連綴相類的事物,進行排比歸納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“然其連類比物,有足悲者,亦可謂抗直不撓。”
-
11
參差錯落
- 成語拼音:
- cēn cī cuò luò
- 成語解釋:
- 參差:長短、高低、大小不一致。錯落:交錯、交織的樣子。各種不同的事物,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十回:“那七個鈴便不一齊都響,亦復參差錯落,應機赴節。”
-
12
狐疑不決
- 成語拼音:
- hú yí bù jué
- 成語解釋:
- 狐疑:狐性多疑;猶豫;決:決斷。像狐貍那樣多疑慮而拿不定主意。比喻同事猶猶豫豫;拿不定主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班固《后漢書 劉表傳》:“表狐疑不斷,乃遣嵩詣操,觀望虛實。”
-
13
見異思遷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yì sī qiān
- 成語解釋:
- 異:另外的;別的;遷:改變;變動。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。指意志不堅定;喜愛不專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小匡》:“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”
-
14
泥沙俱下
- 成語拼音:
- ní shā jù xià
- 成語解釋:
- 俱:都、一起。泥土和沙石跟著水一起流了下來。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;一同顯現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第一卷:“人稱才大者,如萬里黃河,與泥沙俱下。余以為: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”
-
15
染絲之變
- 成語拼音:
- rǎn sī zhī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捍墨子呴見染絲者而嘆曰:‘染于蒼則蒼,染于黃則黃。所入者變,其色亦變。’”后因以“染絲之變”比喻本來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環境影響而變得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[墨子]見染絲者而嘆曰:‘染於蒼則蒼,染於黃則黃。所入者變,其色亦變。’”
-
16
泰山不辭土壤,故能成其高
- 成語拼音:
-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- 成語解釋:
-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- 成語出處:
- 太平天國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訓》:“是以泰山不辭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-
17
泰山不讓土壤
- 成語拼音:
-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
- 成語解釋:
-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李斯無傳》:“是以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-
18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
- 成語拼音:
-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dà
- 成語解釋:
-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- 成語出處:
- 秦·李斯《上書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卻眾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
-
19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
- 成語拼音:
-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- 成語解釋:
-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
* 關于同事的成語 形容同事的成語 描述同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