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名氣的成語 (9個)
-
1
鼎鼎大名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dǐng dà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鼎鼎:名聲盛大的樣子。很大的名氣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八:“為我們講經學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,只拿著一本《左傳事緯》照本宣科。”
-
2
名下無虛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xià wú xū
- 成語解釋:
- 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。后比喻名不虛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第三卷:“儼如江西景德鎮所燒窯器,瑰瑋可觀,可謂名下無虛矣。”
-
3
聲名烜赫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míng xuǎn hè
- 成語解釋:
- 烜赫:形容聲名或氣勢很盛。名聲顯赫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偓《與吳子華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懷恩敘懇因成長句四韻兼呈諸同年》:“聲名烜赫文章士,企紫雍容富貴身。”
-
4
無名小卒
- 成語拼音:
- wú míng xiǎo zú
- 成語解釋:
- 卒:士兵。不出名的小兵。指沒有名氣不受重視的小人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1回:“只見城內一將飛馬引軍而出,大喝:‘魏延無名小卒,安敢造亂!’”
-
5
無人不曉
- 成語拼音:
- wú rén bù xiǎo
- 成語解釋:
- 曉:知曉。沒有人不知道。形容很有名氣
- 成語出處:
- 劉斯奮《白門柳·夕陽芳草》第六章:“她早就艷名遠播,無人不曉。”
-
6
不見經傳
- 成語拼音:
- bù jiàn jīng zhuàn
- 成語解釋:
- 經傳:指經典的著作。經傳里沒有記載;也指人或事物沒多大名氣;又指說話或行文沒有書本根據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語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與子孫耕。’指心而言也。三字雖不見于經傳,卻亦甚雅。”
-
7
謏聞之陋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wén zhī lòu
- 成語解釋:
- 謏聞:小有名聲。僅有小小的名氣,學識很淺陋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王鏊傳》:“數年之后,士類濯磨,必以通經學古為高,脫去謏聞之陋。”
-
8
寂寂無聞
- 成語拼音:
- jì jì wú w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毫無聲息,默默無聞,沒有名氣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學倫《語新》上卷:“雖與予居不遠,幾年來寂寂無聞。”
-
9
一臺二妙
- 成語拼音:
- yī tái èr miào
- 成語解釋:
- 臺:古代官署名。同一官署中有名氣的兩個人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衛瓘傳》:“瓘學問淵博、明習文藝,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,時人號為‘一臺二妙’。”
* 關于名氣的成語 形容名氣的成語 描述名氣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