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和和的成語 (128個)
-
61
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
- 成語拼音:
-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,混一天算一天,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
- 成語出處:
-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我這就去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,有什么不好的呢?”
-
62
乖氣致戾,和氣致祥
- 成語拼音:
- guāi qì zhì lì,hé qì zhì xiáng
- 成語解釋:
- 乖:不和諧;戾:罪。指不和招致禍患,和睦帶來吉祥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7回:“想到這里,就令人不能不信‘乖氣致戾,和氣致祥’這句話了。”
-
63
畫荻和丸
- 成語拼音:
- huà dí huò wán
- 成語解釋:
- 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。同“畫荻丸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歐陽修幼時,母鄭氏以荻畫地教子讀書。唐 柳仲郢幼嗜學,母韓氏用熊膽和制丸子,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腦。郭沫若《虎符》附錄《寫作緣起》:“但要寫母愛,在兒女小的時候容易表現,如推干就濕、畫荻和丸之類,都是兒女小時的事。”
-
64
和風麗日
- 成語拼音:
- hé fēng lì rì
- 成語解釋:
- 謂天氣溫暖而晴朗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柳永《西平樂》詞:“正是和風麗日,幾許繁紅嫩綠,雅稱嬉游去。”
-
65
和光同塵
- 成語拼音:
- hé guāng tóng chén
- 成語解釋:
- 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榮耀;塵:塵俗。指把光榮與塵濁同樣看待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和其光,同其塵。”
-
66
和合雙全
- 成語拼音:
- hé hé shuā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和:和諧。祝賀新婚夫婦終生和諧,白頭偕老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2回:“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鐲子褪下來,給他帶上,圈口大小,恰如合式,說:‘和合雙全的罷!’”
-
67
和平共處
- 成語拼音:
- hé píng gòng chǔ
- 成語解釋:
- 彼此不發生軍事沖突而共存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新疆風土雜憶》:“故牽強附會,合佛道為一,又拉上孔子作陪,以便和平共處。”
-
68
和氣致祥
- 成語拼音:
- hé qì zhì xiáng
- 成語解釋:
- 致:招致。和睦融洽,可致吉祥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劉向傳》:“和氣致祥,乖氣致異。”
-
69
渾俗和光
- 成語拼音:
- hún sú hé guāng
- 成語解釋:
- 渾俗:與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鋒芒,與世無爭。也比喻無能,不中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挫其銳,解其忿;和其光,同其塵。”
-
70
混俗和光
- 成語拼音:
- hùn sú hé guāng
- 成語解釋:
- 同于塵俗,不露鋒芒。謂不求特異,與世無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李云卿》第一折:“貧僧混俗和光,常于鬧市之中,口發狂言,串拖二八金錢,每與孩童嬉戲游玩,人皆見而惡之。”
-
71
和事老
- 成語拼音:
- hé shì lǎo
- 成語解釋:
- 調解人。指無原則地進行調解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韓邦慶《海上花列傳》第12回回目:“背冤家拜煩和事老,裝鬼戲催轉踏謠娘。”
-
72
和氏之璧,夜光之珠
- 成語拼音:
- hé shì zhī bì,yè guāng zhī zhū
- 成語解釋:
- 和氏:春秋時楚人卞和;璧:玉器。指世上罕有的珍寶
- 成語出處:
- 晉·劉琨《答盧諶詩一首并書》:“和氏之璧,焉得獨曜于郢握;夜光之珠,何得未玩于隨掌?”
-
73
和稀泥
- 成語拼音:
- huò xī n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調和紛爭
- 成語出處:
- 劉心武《鐘鼓樓》第四章:“除了‘改革派’和‘保守派’,往往還少不了‘糊涂派’(或叫‘和稀泥派’)。”
-
74
和衣而睡
- 成語拼音:
- hé yī ér shuì
- 成語解釋:
- 和:連著。穿著衣服睡覺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9卷:“那老道人自去收拾,關門閉戶已了,來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。”
-
75
和衣而臥
- 成語拼音:
- hé yī ér wò
- 成語解釋:
- 和:連著;臥:躺下。穿著衣服躺下睡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老程師爺是喝得當面退席,和衣而臥。”
-
76
君唱臣和
- 成語拼音:
- jūn chàng chén hè
- 成語解釋:
- 唱:歌唱,吟詠;和:應和。形容臣子緊緊遵循君主的旨意辦事
- 成語出處:
- 《晏子外編》:“君唱臣和,教之隆也。”
-
77
剪須和藥
- 成語拼音:
- jiǎn xū huò yào
- 成語解釋:
- 須:胡須;和:混和,拌。剪掉胡須拌藥。比喻上級體恤下屬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李勣傳》:“帝乃自剪須以和藥,及愈入謝,頓首流血。”
-
78
兩頭和番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tóu hé fān
- 成語解釋:
- 謂兩面撥弄、攪和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5回:“單管兩頭和番,曲心矯肚,人面獸心。”
-
79
禮之用,和為貴
- 成語拼音:
- lǐ zhī yòng,hé wéi guì
- 成語解釋:
- 和:和諧,協調。按禮行事,當以和平和諧為本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學而》:“禮之用,和為貴,先王之道,斯為美。”
-
80
民和年豐
- 成語拼音:
- mín hé nián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桓公六年》:“奉盛以告曰:‘潔粢豐盛’,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。”
* 關于和和的成語 形容和和的成語 描述和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