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和尚的成語 (32個)
-
1
對著和尚罵賊禿
- 成語拼音:
- duì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
- 成語解釋:
- 表面罵第三者,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你簡直是在‘對著和尚罵賊禿’了。我就沒有給錢,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。”
-
2
跑了和尚跑不了廟
- 成語拼音:
-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mi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無法逃脫或逃避責任
- 成語出處:
- 高玉寶《高玉寶》第十章:“往哪里跑?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。在東北這塊地方,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漢奸的天下。”
-
3
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
- 成語拼音:
-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,混一天算一天,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
- 成語出處:
-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我這就去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,有什么不好的呢?”
-
4
跑了和尚跑不了寺
- 成語拼音:
-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sì
- 成語解釋:
- 指無法逃脫或逃避責任
- 成語出處:
- 柯崗《逐鹿中原》第九章:“跑了和尚,跑不了寺!王漢元,諒他也上不了外國!”
-
5
遠來和尚好看經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72回:“常言道:‘遠來和尚好看經。’妹妹們,不可怠慢,快辦齋來。”
-
6
走了和尚走不了廟
- 成語拼音:
- zǒu lé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miào
- 成語解釋:
- 人雖然走了,家卻無法搬走。比喻難以逃脫
- 成語出處:
-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溜了你就別回來!走了和尚走不了廟,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點地。”
-
7
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
- 成語拼音:
-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遇事敷衍,得過且過地混日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16回:“行者方丟了鐘杵,笑道:‘你那里曉得!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’的。”
-
8
躲得和尚躲不得寺
- 成語拼音:
-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
- 成語解釋:
- 寺:寺廟。指躲避一時,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4回:“你不愿慌,‘躲得和尚躲不得寺’。我自然有個料理。”
-
9
歪嘴和尚
- 成語拼音:
- wāi zuǐ hé shà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那些為自私的目的而亂搬教條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陸天明《省委書記》:“說上頭的經是好經,就是讓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樣!”
-
10
丈二和尚
- 成語拼音:
- zhàng èr hé sh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十分迷惑
- 成語出處:
- 馮志《敵后武工隊》第二章:“敵人又丈二和尚,摸不著頭腦了。”
-
11
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
- 成語拼音:
- 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遇事敷衍,得過且過地混日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26回:“常言道,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鐘,往后貞節輪不到你身上了。”
-
12
指著和尚罵賊禿
- 成語拼音:
- zhǐ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
- 成語解釋:
- 表面罵第三者,實際是指桑罵槐罵對方
- 成語出處:
-
13
半路出家
- 成語拼音:
- bàn lù chū jiā
- 成語解釋:
-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不濟,卻去改業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-
14
半路修行
- 成語拼音:
- bàn lù xiū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從事另一工作。
- 成語出處:
- 參見“半路出家”。
-
15
不僧不俗
- 成語拼音:
- bù sēng bù sú
- 成語解釋:
-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倫不類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
-
16
吃四方飯
- 成語拼音:
- chī sì fāng fàn
- 成語解釋:
- 和尚道士到處化緣為生,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
- 成語出處:
- 沈從文《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》:“常德、河洑、周溪、桃源,沿河近百里路以內‘吃四方飯’的標致娘兒們,他無一不特別熟習。”
-
17
當頭棒喝
- 成語拼音:
- dāng tóu bàng hè
- 成語解釋:
-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黃檗運禪師法嗣 臨濟義玄禪師》:“上堂,僧問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師豎起拂子,僧便喝,師便打。”
-
18
開山祖師
- 成語拼音:
- kāi shān zǔ shī
- 成語解釋:
- 原為佛教用語;指最初創建寺院的和尚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劉克莊《詩話前集》:“歐公詩如昌黎,不當以詩論,本朝詩惟宛陵為開山祖師。”
-
19
口頭禪
- 成語拼音:
- kǒu tóu chá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和尚常說的禪語或佛號。現指經常掛在口頭上而無實際意義的詞句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楙《臨終詩》:“平生不學口頭禪,腳踏實地性虛天。”
-
20
老僧入定
- 成語拼音:
- lǎo sēng rù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和尚靜坐,使心定于一處,不起雜念,叫入定。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。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0回:“卻是個黑瘦老者,危然端坐,仿佛老僧入定一樣。”
* 關于和尚的成語 形容和尚的成語 描述和尚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