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哀哀的成語 (49個)
-
1
哀哀欲絕
- 成語拼音:
- āi āi yù jué
- 成語解釋:
- 悲痛得將要氣絕;指異常悲痛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3回:“那寶珠按未嫁女之禮在靈前哀哀欲絕。”
-
2
哀哀父母
- 成語拼音:
- āi āi fù mǔ
- 成語解釋:
- 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時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,對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小雅 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”
-
3
哀毀骨立
- 成語拼音:
- āi huǐ gǔ lì
- 成語解釋:
- 哀:悲哀;毀:損壞身體。骨立:形容極瘦;只剩下骨頭架子。指因喪親極度悲哀;瘦得只剩下骨架。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德行》:“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,和嶠雖備禮,神氣不損;王戎雖不備禮,而哀毀骨立。”
-
4
存榮沒哀
- 成語拼音:
- cún róng mò āi
- 成語解釋:
- 存:生存;榮:光耀;哀:悲傷。活著受人尊敬,死后令人哀痛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蔡邕《陳太丘碑文》:“斯可謂存榮沒哀,死而不朽者矣。”
-
5
生榮沒哀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róng mò āi
- 成語解釋:
- 榮:光耀;沒:通“歿”,死亡。活著受人尊敬,死了使人哀痛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申堂構《唐故內常侍孫府君墓志銘》:“生榮沒哀,身沉譽在。”
-
6
生榮亡哀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róng wáng āi
- 成語解釋:
- 榮:光耀。活著受人尊敬,死了使人哀痛
- 成語出處:
- 《隸釋·漢劉后碑》:“生榮亡哀,闕聲載路。”
-
7
哀兵必勝
- 成語拼音:
- āi bīng bì shèng
- 成語解釋:
-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經》第69章:“禍莫大于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,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”三國 魏 王弼注:“抗,舉也;加,當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勝。”
-
8
哀感天地
- 成語拼音:
- āi gǎn tiān d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其哀痛,使天地都為之感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卷一 二祖阿難尊者》:“王聞失聲號慟,哀感天地。”
-
9
哀感頑艷
- 成語拼音:
- āi gǎn wán yàn
- 成語解釋:
- 哀:悲哀;感:感動;頑:愚拙;艷:慧麗。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。后轉用以評述艷情作品。謂文辭既哀婉感傷;又古拙綺麗;深切感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繁欽《與魏文帝箋》:“詠北狄之遐征,奏胡馬之長思,凄入肝脾,哀感頑艷。”呂延濟注:“頑鈍艷美者皆感之。”
-
10
哀毀瘠立
- 成語拼音:
- āi huǐ jī l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因居親喪悲損其身,瘦瘠如骨骸支立
- 成語出處:
- 唐 張鷟《朝野僉載 補輯》:“(崔渾)丁母艱,勺飲不入口,哀毀瘠立。”
* 關于哀哀的成語 形容哀哀的成語 描述哀哀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