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哭哭啼啼的成語 (10個)
-
1
干啼濕哭
- 成語拼音:
- gàn tí shī kū
- 成語解釋:
- 干啼:沒有眼淚地啼哭。濕哭:有眼淚地啼哭。無淚和有淚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。亦作“濕哭干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·尉景傳》:“景曰:‘小兒慣去,放使作心腹,何須干啼濕哭不聽打耶!’”
-
2
哭哭啼啼
- 成語拼音:
- kū kū tí tí
- 成語解釋:
- 不停的哭泣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十七回:“這如今才好些,又這樣哭哭啼啼,豈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。”
-
3
哭天抹淚
- 成語拼音:
- kū tiān mǒ lè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哭哭啼啼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2回:“前日不知為什么攆出去,在家里哭天抹淚的。”
-
4
哭眼擦淚
- 成語拼音:
- kū yǎn cā lèi
- 成語解釋:
- 哭著訴說或控訴,形容哭哭啼啼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再說大喜的事,這么哭眼擦淚的,是為什么呢?”
-
5
哭眼抹淚
- 成語拼音:
- kū yǎn mǒ lèi
- 成語解釋:
- 哭著訴說或控訴,形容哭哭啼啼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那老婆兒哭眼抹淚的說道:‘阿彌陀佛!說也不當好聽的話。’”
-
6
啼啼哭哭
- 成語拼音:
- tí tí kū kū
- 成語解釋:
- 哭泣不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只見許多男女,啼啼哭哭,在街上過。”
-
7
鳥哭猿啼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kū yuán tí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禽獸悲鳴。形容悲涼的情景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王維《能禪師碑》:“山崩川竭,鳥哭猿啼。”
-
8
啼天哭地
- 成語拼音:
- tí tiān kū dì
- 成語解釋:
- 呼天叫地的哭號,形容非常悲痛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 闌路駕上書》:“奉使來時,驚天動地,奉使去時,烏天黑地,官吏都歡天喜地,百姓卻啼天哭地。”
-
9
號寒啼饑
- 成語拼音:
- háo hán tí jī
- 成語解釋:
-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。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。
-
10
啼饑號寒
- 成語拼音:
- tí jī háo hán
- 成語解釋:
- 因饑餓寒冷而哭叫;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。”
* 關于哭哭啼啼的成語 形容哭哭啼啼的成語 描述哭哭啼啼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