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器官的成語 (8個)
-
1
心之官則思
- 成語拼音:
- xīn zhī guān zé sī
- 成語解釋:
- 心: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,所以把思想的器官、感情等都說做心,現指腦筋;官:官能,作用。腦筋的官能就是思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心之官則思,思則得之,不思則不得也。”
-
2
傳圭襲組
- 成語拼音:
- chuán guī xí zǔ
- 成語解釋:
- 謂取得功名。圭,古代帝王、諸侯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;組,古代官員系印的絲帶,轉指官印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宋濂《送黃仲恭赴官馀姚序》:“士君子非以傳圭襲組為難,能世其德業為難。”
-
3
簠簋之風
- 成語拼音:
- fǔ guǐ zhī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簠簋:古代食器、祭器。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第六卷:“于是干謁不行,孤寒吐氣,簠簋之風為之一變。”
-
4
耳視目聽
- 成語拼音:
- ěr shì mù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用耳朵看,用眼睛聽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視而目聽。”
-
5
五藏六府
- 成語拼音:
- wǔ cáng liù fǔ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五臟六腑”。指體內全部器官。五藏: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腎。六府:大腸、小腸、胃、膽、膀胱、三焦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達郁》:“凡人三百六十節,九竊,五藏六府。”
-
6
五臟六腑
- 成語拼音:
- wǔ zàng liù fǔ
- 成語解釋:
- 五臟:脾、肺、腎、肝、心;六腑: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、膽。人體內的各種器官。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:“每坐常閉目內視,存見五臟六腑,久久自得,分明了了。”
-
7
心力衰竭
- 成語拼音:
- xīn lì shuāi jié
- 成語解釋:
- 也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。心臟因疾病、過勞、排血功能減弱,以至排血量不能滿足器官及組織代謝的需要。主要癥狀是呼吸困難、喘息、水腫等。
- 成語出處:
- 霍達《穆斯林的葬禮》第八章:“‘啊?心力衰竭?’天星把妹妹抱上病床,他的胳膊在抖,嘴唇也在抖,妹妹的病把他嚇傻了,“她還不滿十八歲,怎么會……衰竭?”
-
8
血肉模糊
- 成語拼音:
- xuè ròu mó hu
- 成語解釋:
- 血流肉爛,無法辨認器官肢體。形容死亡或受傷的慘狀。
- 成語出處:
-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4章:“弟兄們讓不開路,被火車碾的斷腰折骨,血肉模糊。”
* 關于器官的成語 形容器官的成語 描述器官的成語。